读之微,悟有妙

和乐小学  李向超

    今天读了一篇《于永正老师阅读教学赏析》的文章,深有感触,特加以总结。

    于老师在阅读教学上极其重视朗读,秉承“读书要充分,课文不读熟不开课”的老理儿,于老师的朗读教学可以总结为两个层次,一是以读感悟,通过朗读把握感情基调,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在读中比较提问词义差别;二是以读见悟,于老师经常和学生分角色朗读,就是通过置换角色进入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轻松愉快的对一些难点词、句理解、感悟得形象具体。

    于老师从理解儿童出发,认为好课应是“教师配合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老师很好的配合。“慢慢来”是他的经典话语,总是以极大的宽容与耐心期待学生,学生读一遍不懂就读两遍,一两个人读懂还不行,要全体学生都懂,这样的慢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这正是余老师期待的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艰难跋涉。这体现了教学要紧跟学生学习的进度,在关注后进生的同时,不忘提高先进生,从而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全面和全方位的迈进。

    于老师还重视学以致用、读写迁移,他的课堂导入大都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咬文嚼字,字正腔圆的读课题,然后围绕课题开动脑筋提问题,学生一读一问,课文的主题、重点脉络甚至感情基调明明白白,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中获得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能顺利的迁移运用到读书实践中,根据问题大胆预测,形成阅读期待,逐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于老师读写迁移教学的主要方式是以写促读,如在教学《珍珠鸟》时,他让学生们以珍珠鸟的身份来写一写冯骥才,立题为“珍珠鸟眼中的冯骥才”,学生在写中实现了读的再深化。

    的确,以读启智,读是悟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也要着重读的作用和效果,“慢”下来有耐心地让学生多读,多种方式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自然的悟,既培养能力又获得知识,学生学起来轻松,教师教起来也不那么累。种下一颗耐心读的种子,让悟渐渐发芽,春不语,花自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