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带来了一大波新概念: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真实性学习,高阶能力项目化学习,真实问题情境,合作学习,跨学科统整,STEM教育,单元整体教学,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大概念。【我也曾抱怨:专家就是没事闲的制造各种概念,以标榜自己的学识。】库恩说:概念变化是理论变化的核心,科学革命其实就是科学家观察世界的概念网络的更新,这意味着范式转化前后科学家以完全不一样的方式来看待世界。【原来这些概念标志着科学家看世界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我们也要跟上,改变自,看世界的方式,这样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抛弃。】
在这个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型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本工业时代的教育是粗糙的,因为那时的教育很少考虑学生走出学校后教育对他们的价值。【工业时代我们只教专家结论,学生机械记忆知识,在考试的时候能根据需要准确提取就能够得高分。我们培养的更多的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工业时代的工作相对简单,很多人的工作技能都是在岗位上现学现用的。
信息时代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对工人的要求更高了。我们的学生要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不仅要有知识,还要具备运用知识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素养。【为了迎接工作中的挑战,学生必须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要学会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那种书呆子已经被时代所抛弃。】我们不再是空喊口号:为未来做好准备。而是要关注每一门学科,每一个环节都追求是否有生活价值。
这里的生活价值,是指对学生的未来有意义和有价值,不仅包括柴米油盐,还包括理想也好。【我们的学习不单单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这些知识,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随时获取。还应该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专家型思维,像专家一样思考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只拥有专家结论,那么学校教育通往现实世界,从现在通往未来的桥梁是断裂的,这些专家结论论只能在学校内部流传。【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所学内容考试后、或走出校门后就完全要交还给老师。这也是高考后孩子为什么疯狂地撕碎课本和卷子,因为十几年的寒窗苦读通过一张高考试卷都已经交给了老师和过去,学校的知识对他们未来没有太多用处。这也是我的教育的悲哀 更是我们改革的动力。】【魏老师总在说一定已解决问题为目的去学习,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我们的目标感更强烈,我们的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也更强烈。】
如果我们建构了专家思维,那么就在学校教育和现实世界、现在和未来之间,架起了一座牢固的桥梁,专家思维是可以从学校教育迁移到现实世界的。
为真实而学,在真实中学,这就是真实性学习的内涵。富兰和兰沃希将深度学习的目标定位于“使学生获得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与人关联的参与合作的终生问题解决者的能力和倾向。”未来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素养。所以,当前无论是考试还是教学都强调真实性问题情境。p2
核心素养包括两大素养群,即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 。通俗讲一个是有关情商,一个是有关智商。它们属于高阶能力,专家思维内部的两个要素,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批判思维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出创新能力。p3【反观自己虽然读书这么多年,好像一点批评思维都没有写,相信书本,相信专家,没有自己的思考,完全接受,不知反驳,也不会批判。死读书的典型,这样的结果就是读了很多书,没有太多进步,现实的生活和教育没有态度改变。自己累够呛,每天完成的是虚假学习。】
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点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大概念标志着专家思维的形成,而以往我们所教的小概念常常只反映了专家结论。专家之所以能娴熟自然地运用作为专家结论的小概念或方法,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建立了反映专家思维的大概念。P5
深度学习是一种教育理念或者说是教育改革理念,这种理念是在时代转型背景下产生的。为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社会对人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深度学习改变的是教育目标,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都是对目标的描述。而素养形成的前提是理解大概念,形成专家思维。大概念可以和单元教学相配套,将目标具体化,构建“课程——单元——单课”的下沉通道,从而真正将素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