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继续读《野叟曝言》(第十三、十四回)
二、继续读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到58页)
个人商业模式的基本分类:
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
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
优化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的方法:
想办法提高单位时间售价。
想办法提高时间,销售数量。
所以,只盯着“成交价”(薪水)而不顾 “价值”,肯定是一个巨大的错误。逻辑上正确的选择是:不应该关注“价格”,因为他只是“估值”;而应该关注“价值”,而且必须是 “不断增长的价值”。
你最好,事实上也必须关注,且只关注自己的持续成长。
只关注“估值”的人通常不幸福,理由有若干:
总是处于不满意状态——被低估的时候不开心,被高估的时候,觉得不够。
因为缺乏价值的支撑,所以估值必然逐步降低,更可能被过分低估。
不得不频繁的地“重新挂牌”,而且要面对越来越少的 “不够精明的买家”。
进入恶性循环……
从28岁到35岁,我在新东方教了7年书。最幸运的是什么呢?最幸运的是,那是一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算得上大企业,在教育行业里也算得上明星企业。明星企业的特点之一就是人才济济。我一直觉得,对所谓“教育”, “耳濡目染”很可能比书本来得更直接、更有效。
在新东方工作的七年里,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真正有用,即事后庆幸自己见识过的,都隐藏在当初的种种细节里,当有一天那些东西显现出巨大价值的时候,我才觉得那绝对不是一般的 “打工时间”。我相信所谓“见识决定境界”。
给老板打工的人
给自己打工的人
第一种人绝对是大多数,将他们描述为“给薪水打工的人”可能更为正确。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把工作结果和工作质量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金钱回报相匹配。他们在工作时,多一分力气也不肯花,下班准时就跑,永远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那些付出更多的人只有永恒的态度: “你傻了吧? ”当别人指出他们的 “不作为”时,他们的反应通常惊人的相似: “就给我那么点工资,还指望我做成什么样呢? ”
第二种人绝对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他们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宁可少睡一会儿也要把事情做到一定程度才心满意足,别人休息时他们可能还在工作,甚至好像完全不会去想: “这么努力还不涨工资,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
第二种人极大的优化了自己的个人商业模式,他们把自己的同一份时间出售了两次:
一次是把时间出售给老板,换取了薪水。
一次是把时间出售给自己,换取了成长。
第二种商业模式:一切内容制造,从本质上看都属于这个类别——书籍、唱片、动漫……或者更精确一点——一切创意制造可能都属于这个类别。
你的产品必须满足消费者的刚需。
作文写不出来,不是因为不会用模板,也不是因为不会用“万能句型”,而是因为没有进行真正有意义的思考,所以,作文课应该是教思考的。可是,我还是出版了一本范文书。为什么呢?重复一下,字字珠玑——它是消费者心里真正以为的刚需。
时间是不受任何人控制的。
管理时间是根本不可能的。
只有管理自己才是可能的。
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今天,如果你拿得出“真正能够满足消费者以为的刚需”的创意产品,就绝对不愁卖不出去,也绝对不愁卖得不多。
不同的人的思考角度、思考根据、思考质量差异巨大,很多人甚至从来没有认真想过, “不肯花钱购买服务,宁愿用自己的时间来省下的钱”这种做法,更合理的依据应该是:确定自己的时间价值比不上那个时间消耗。只有在这样的时候, “不花钱”才是合理的。然而,看看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就知道了,他们既不是这么做的,也不是这么想的,他们甚至根本没想过。于是,他们天天在做不合理的事情却不自知。
把时间投资到自己的成长上最划算。
如果你笃信自己将来能赚到的钱(成长的重要指标之一)的数值变化会像复利曲线一样,那你就能明白:在早期,无论费多大劲攒下来的钱,都只不过是“小钱”,一二十年之后,那一点点钱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把时间投资在自己的成长上,是在提升自己的价值。若只是为了剩下一点点钱,而把时间花费在那些不必要的事情上,却因此耽误了成长,那就要多吃亏有多吃亏了。可惜,绝大多数人正在这么做——把自己有限的脑力花费在那些“鸡毛蒜皮”上。
时间和精力都具备排他性——用在这里,就不能用在那里;用在那里,就无法用在这里。这就是绝大多数最终在某个领域成就非凡的人都显得有点儿“弱智”,甚至看上去“生活不能自理”的重要原因。他们关心的不是生活琐事,而是那些更重要的是——其中必然包括自己的不断成长。
成长的方法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学习。在有意义的人生中,貌似没有什么比这两个字更重要了。习得每一个技能,都是在给自己赋能,让自己拥有更强的能力。拥有更多技能,就是拥有更多维度的能力。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能够成长,就是因为人类具有学习能力。甚至,在我的世界里,我把 “学习、 “进步”和“成长”统一称为 “进化”。
形象地讲,每到你习得一个新技能的时候,你就进化成了另外一个物种:学会了开车,你就进化成了腿更长的物种;学会外语,你就进化成了视野更广阔的物种;学会了演讲,你就进化成了嗓门更大的物种;学会了写作,你就进化成了声音更有穿透力的物种;掌握了统计和概率理论,你就进化成了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本质的物种;熟悉了统筹方法,你就进化成了具有“三头六臂”的物种,就能比别人多做很多事情;深入研究了心理学,你就进化成了能更准确地理解整个世界的物种;悟透了现代金融理论,你就进化成了在当前这个金融时代最受恩宠的物种……
总有人慨叹: “同样是人,差异怎么那么大呢?! ”其实原因很清楚:虽然头顶同样的蓝天,脚踩同样的大地,呼吸同样的空气,同是“人模人样”,但每个人类个体往往不属于“同一个物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通常是“物种”之间的差异——否则差异怎么会那么大呢?
逻辑非常清楚了:
既然——你的目标是“终有一天不用再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那么——你的行动就应该是“想办法合理地逐步减少自己出售时间的数量”。
所以——方法就是 “在能用钱换时间的时候,尽量用钱换时间”。
进而——将省下来的时间全都 “投资”到自己的 “持续进化”上去。
我们的操作系统有如下几个层面构成:
概念与关联
价值观与方法论
实验与践行
衡量一个人是否足够“聪明”一句很简单:
看他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看他脑子里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
价值观其实是:
什么更重要?
认为 “金钱比时间更重要”是一种价值观,认为 “时间比金钱更重要”是另外一种价值观。价值观决定选择,选择促成行动,行动构成命运——一环扣一环。
若实验与践行的结果不尽人意,我们就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方法论与价值观;更进一步,为了纠正自己的价值观,改进自己的方法论,我们还要深入一步去审视我们大脑中存在的概念与关联,甚至需要重新定义它们,让它们更清晰、更准确,或者干脆抛弃一些依然没有必要存在的概念,否则就无法从“根”上完成“升级”(进化)。
注意力和时间的区别在于,时间不受你的控制,而注意力在理论上,应该只受你的控制。当然,你会发现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是被别人控制的。
不要认为注意力是不值钱的。这世界的商业模式之一,起码在清楚的告诉你:虽然单个人的注意力可能很不值钱,但是我能大量收割那些完全不值钱的注意力,有可能卖出一个不错的价钱!
人生三大坑:
第一个大坑叫做“莫名其妙的凑热闹”。包括现实中的凑热闹,也包括网络上的凑热闹。
第二个大坑叫做“心急火燎地随大溜”。
那趋势,那机会,并不属于那些心急火燎的人。那趋势,那机会,明明属于那些有意无意已经准备好了的人。
说实话,这个坑里的人比第一个坑里的人“有正事儿”多了,起码这些人是要求上进的。只可惜,他们平日里空有一颗上进的心,却从未有过积累的行动。于是,他们把两个坑儿都占上了:平时总是凑热闹;看到别人得到机会的时候,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随大溜。最终,只要入了坑,不管是不是正经事儿,都一事无成。
第三个大坑叫做“为别人操碎了心”。就是分心去关注与己无关的事情,并且往往要一探究竟,从而浪费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注意力是你唯一可以随意调用且能有所产出的资源。
最终,你只能同意这个结论: “注意力”是在任何地方“挖掘”价值的最基本工具。所以,要选好“地方”。若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你就会有进步;如把注意力放到思考上,你的思维质量就会得到提升;可是把注意力放到根本不可能产出价值的地方,你就惨了——你最宝贵的东西被消耗了,而你却一点收获都没有。
你的注意力却不一样——要多少就有多少,爱怎么用就怎么用,理论上可以不受他人控制。从总体上看,它也不受遗传和继承的影响。在必要的时候,少睡一会儿,或者多“坚持”一会儿,就可以“相对赚到”更多的注意力,并把它放到更有价值的地方。
于是,越是在早期,下面这个公式就越“普适”:
注意力>时间>金钱。
你的注意力比你的时间更重要,你的时间比你的金钱更重要。这就是价值观——知道什么比什么更重要,最终知道什么最重要。随之改变的,是你的选择—— “人在改良过后的价值观下不可能再做出改良之前的选择”,这是真理。
在我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若可以用时间去减少注意力的消耗,那我一定不会去节省那个时间。
对我来说,短信、电话,这种随时可能入侵、占有自己的注意力的东西,是必须格外有效防范的东西。于是,我早就发明了自己的方法:
手机永远设置为静音,关掉所有的推送通知。在我专注做事的时候,不接受任何打扰。等我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可以顺手处理那些未读短信和未接来电。
过去你有多少该花钱的地方却没有花钱?
过去你有多少该花时间的地方却没有花时间?
过去你的注意力在什么地方被你主动放弃,而被别人免费收割呢?
如果你能有更多的注意力,现在的你会把它放在什么地方?
你的身边有多少人完全搞错了价值的顺序?不妨想象一下,他们的结局究竟会怎样?(摘自23-58页)
觉得这本书的好多说法颇有新意,逻辑性强,偏于理工科思维。
就在“得到”上买了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音频课程,送给了老琛。
三、自由读写课,学生做摘抄、做笔记需要引领。比如打破逐字抄录的旧习,主动思考筛选、归纳、整合信息;比如画框架图、画结构图、思维导图等。
比如,如何引领学生依个人兴趣选择主题,进行深度自由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