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尾的人好像开始变多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快要过年了的缘故,感觉突然之间就从四面八方冒出来了。
学校门口摆摊的那对中年夫妻突然就忙碌了起来,放学的时候他们的小摊被围得水泄不通,都是前来接送的家长们,偶有几个熊孩子欢乐的跑过去,告诉老板说要加辣椒酱,发出一阵咯咯的笑声,然后飞快撤离。
他们做的是老家的一种特色小吃。一个圆形的炉子搁置在改装后的三轮车尾巴上,车身中部是一段揉面台和打包面二合一的地方。
男人取好面团,熟练的揉捏几下,接着拿勺放入配好的馅儿,一般就是猪肉和白糖口味的,馅儿放得足,捏住封口,放到台面上再进行二次加工。
来回擀开,几下便推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形状,面上刷汁,均匀洒上芝麻,然后拿起来用巧手甩开,有点儿印度飞饼的感觉,最后摊在掌心,直接伸到圆形灶具进行贴抹。
不一会儿,就能看到灶壁上的面团在炭火的烤制下逐渐由白色变成了诱人的金黄色。
女人会用专用铁钳在圆形桶壁上熟练操作,像是在观察成色,又像是在检验最后的成型。直到食物的表面起了小泡,听到馅儿开始发出油汁汁的声音时,就知道快要出炉了。
女人用特制弯钳伸进炉内,很快就夹出一个成品来,放到砧板上,看到一阵阵热气冒出来,用刀切上一块,咔哧一声,声音清脆响亮,随后伴随着一股浓浓的肉香味扑面而来,用夹子捡到专用包装袋里面,食客们便会迫不及待的往嘴里塞。
这个用一块面团发明创造出来的东西是我们当地特有的特色小吃,我从小到大都在吃。价格比过去翻了十几倍,物价上涨了,可还是挡不住人们喜欢吃它的热情,几天不吃似乎觉得少了点什么。
女人随时随地都是一副笑脸盈盈的样子,见到人都会笑着打招呼,别人催促她时她不怒也不恼,笑笑说烤熟了味道更好,看上去脾气非常好。
她和男人分工明确,手法娴熟,配合得默契十足。
味道好,态度好,生意自然不会差。
女人平时工作时都是穿着一身长裙,黑色靴子,每次见她都化着精致的妆容,看得出来是一个很讲究的人呢,热爱生活,热爱自己。
男人穿着工作服,戴着鸭舌帽,遇到熟人也会笑笑,但大部分时间都在专心致志的干活,这是一种认真的工作方式。
他们都在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我也很专注,我在用心品尝美食,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敷衍了事。
在吃这个问题上,我向来都是一个无比专一的人,认定了的口味就不会轻易更换。
这种品质同样也适用于生活,认定了东西便会死心塌地,哪怕周围议论纷纷,人声鼎沸,我仍然会保持初心,坚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