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内向优势》内向者的三个大脑特征

内向者的第一个大脑特征是他们处理信息的大脑回路比外向者更长、更复杂。

研究发现,内向者大脑中的血液主要流向处理记忆、计划等内部体验的区域,而外向者大脑中的血液主要流向处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外部刺激的区域。

大脑的血流量增加,意味着大脑更加活跃,也说明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更加活跃。

脑回路长最直接的影响是反应慢。

比如,当一个内向者被问到“你最近怎么样”时,他们会花很长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再做出回答。

因为内向的人会挖掘自己过去的记忆和感受,然后做出各种预设,他们会思考“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我应该怎么回答”“我最近在做些什么”等等。

而外向者的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并不复杂,他们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哦,我很好”。

这表明外向型性格的人反应快,他们往往在社交上来者不拒、八面玲珑。

内向的人之所以从外观上看起来就很内向,并且高度敏感,很可能都与他们的脑回路较长有关。

在处理信息的时候,内向者需要一直独自沉思,给人一种性格内向的感觉。

对多巴胺高度敏感

内向者的第二个大脑特征是对多巴胺高度敏感。

“多巴胺”,是一种在大脑中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很多种,多巴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和运动、动机、快感和兴奋有关。当你干劲十足或感到快乐时,大脑就会分泌大量多巴胺。

多巴胺过剩会导致妄想症和依赖症,多巴胺不足会导致抑郁症和注意力不集中。总之,多巴胺对于大脑而言至关重要。

但是,大脑对多巴胺的需求量存在个体差异,也就是说“多巴胺敏感度”因人而异。

外向者对多巴胺的敏感度较低,他们需要大量的多巴胺。因为多巴胺是通过刺激来释放的,所以外向者比较活跃,喜欢寻求刺激。

相反,内向者对多巴胺的敏感度高,他们的大脑只需少量的多巴胺就能“心满意足”。

内向者不需要寻求太多的刺激,这在外界看来,他们会显得彬彬有礼或是过于沉闷。

内向者的人际关系。

建立人际关系、与人交往属于较大的刺激,所以内向的人不会轻易和他人亲近。

他们不擅长打电话,不喜欢身处嘈杂的地方,这也是因为他们对刺激的耐受性差的缘故。

副交感神经占主导地位

内向者的第三个大脑特征是副交感神经系统占主导地位。

自主神经系统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和感情世界,它受到大脑的支配。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套神经系统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通常被称为“战斗/逃跑”的神经系统,它是一种在紧急情况下起关键作用的神经系统。

我们的祖先在猎杀动物或被肉食动物追赶时,他们的心率和血压上升、瞳孔放大、手心出汗,这些现象都和交感神经系统有关。

用一句话来概括:“人们在兴奋时,最活跃的便是交感神经系统。”

内向者的神经系统更偏向于副交感神经系统。它和交感神经系统形成鲜明的对比,主要作用是降低心率和血压,让身心得以放松。

副交感神经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被交感神经“打压”的消化、排泄、身心调节等功能就开始变得活跃起来。

当压力产生时,占主导地位的自主神经系统就会启动。

比方说,你听到有人喊“着火了”,紧接着你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发现浓烟开始四处弥漫。

这时,外向者体内的交感神经系统就会开启,像是前面说的“要么战斗,要么逃跑”,不论是哪种情况,他们的身心都会处于一种火力全开的状态。

与之相反,内向者的副交感神经系统会开启,他们会变得极其冷静。遇到火灾,他们会冷静地行动,判断火源,及时报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