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申怡,人大附中名师。一位有着几十年教龄名校的语文老师中的领军人物。她介绍的语文高效学习法会是什么样的呢?
掌握语文知识的源起,并能更好地、快速地运用,是为高效。申老师将从语文知识的源起,从字词句段篇一步一步地来告诉我们这里的“道道儿”。让我们快速、扎实地学好语文。在这本书里介绍的方法、技巧,是为学。反复地学,熟练地掌握是为习。当我们掌握语文知识、反复地、系统地获取,是为学习。申老师说高效的方法都在这半本书里了。
第一章申老师讲了很多例子。如我们都熟知的“推敲”二字的典故,一字点睛,炼就古今经典。一篇文章的构成由段落组成,段落由句子组成,句子又由字组成。先从字这个源头开始,先观字后解字。申老师以古诗、古文、现代文为例介绍了四种方法如何观字解字,知识迁移法、语境推断法、语法分析法、字形推断法。最后以一字为高考作文题目的事例的解析告诉我们观字其实就是观生命、观人生、观世界。学会观字就是学会观照生命。
观字之后,进一步,来学习如何解词。解词是指解析词语,解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解析词语背后的文章主题和作者的用心所在。根据词性可以分为实词和虚次。实词是指有实际意义的,如名词妈妈、过去、苹果,动词走、生长、消失,还有形容词大、香、满,还包含量词、数词、代词。虚词,就是那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如副词(已经、果然、又)、介词、连词、拟声词。实词构筑形象,虚词表达态度。还有词语之间的一些搭配,作者以名家名篇为例,为什么这些搭配会有这样的化学反应,如此优美动人,这词语搭配成就了作家的个人风格。
在观字和解词之后,进入析句。申老师通过一个“温柔的我狠狠地打了淘气的你,打得你爬不起来”生动有趣的句子,来分析句子成分的原理。分析句子成分的细分法和抓住句子主干的紧缩法,这两大方法助力我们看透文言文和现代文句子。
句子和句子组成了段落。根据语文学习的逻辑规律,语段是连接句子和文章的桥梁,它既是句子的叠加延伸,又是文章的构成部分。段落之间又需要一定的逻辑关系的加持,才可以让文章出彩。以汪曾祺的《五味》为例,虽是散文但形散而神不散,逻辑清晰,按照“酸甜苦辣咸臭”的逻辑顺序,主题一目了然。
现代人拍照喜欢用美颜,就像化妆一样提升了颜值。而一篇文章如何提升“颜值”,《周易》中的“立象以尽意”就是古代圣贤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来让内容华美而充实。申老师以诗歌赏析为例。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而单个意象或多个意象又构成了意境。王国维的三境说则是最好的关于意境的论述。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对于同学们来说,读诗,不是理性去读而是用感情读。随着阅历的增加和生活经历的扩展,曾学过的诗歌有可能将来会与我们发生共鸣。
最后要讲文章了。读文章,要先理文脉,所谓文脉,就是文章的脉络、层次。看文章的间架结构、分层分段。抓住文脉,就看出文章的思想、情感是如何一步步展示出来的;理清楚结构,就能看出作者在谋篇布局上所用的方法和技巧。在中高考语文考试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散文和小说。对于散文,首先要判断散文类型,不同类型的散文行文思路也有所不同。写景叙事的、状物抒情的、议论的还是写人的。之后要找出线索,理清思路,这样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与理了。关于小说,人物形象和结构层次是中高考的重要考点。首先找出主次要人物,接下来抓住线索,对照线索理清事件,最后文章的情节结构就明了。这样就能吃透内容,掌握全篇,解答问题了。
再好的方法,也需实践中去运用才会融会贯通。这本书适合初高中生去反复读反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