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乘·卷一》著者 许奉恩
译 关中麦客
20251011
张相国 祖
儿时在私塾,我家大人教训我说:“读书人不光要好好读书,尤其要积德。以我们家乡来说,谁家的祖先积德愈厚重,其后代就愈发达。”
家大人举例说,有位张封翁曾做过一梦,梦见神人将个衣冠楚楚的人送到他家,神人说这人是晋朝的王处仲(王处仲,即王敦,是东晋初年极具影响力的军事将领与权臣,出身于著名的琅邪王氏,其堂弟为王导(东晋开国元勋,奠定 “王与马,共天下” 格局的核心人物))这天晚上,封翁夫人果然生下一子,封翁十分欢喜。这孩子稍稍长大,便显得气宇魁梧,性格聪慧。可没想到,这孩子十岁时忽然就死去了,封翁十分悲恸。又过了几年,封翁又梦到那位神人将那个衣冠楚楚的人送到家里来了,这衣冠人说:“我观遍天下,哪家都没有你家有福德,这次再来你家,不会离去了。”不久,封翁家果然又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孩子与先前死去的那个孩子的言貌举止毫无差异,封翁为他取名张英字敦复(张英字敦复,号乐圃,康熙六年(1667 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是康熙朝重要的文臣。他以清廉谦逊著称,被康熙帝赞为 “有古大臣风”。)
我听到这件事时,年龄还小,也不敢问张封翁家的先人有何功德,后来听我老师张子畏说过,才知道个大概。
早先,张家在明朝的先祖曾生下两个儿子,这两子俱爱读书并修身立德。张家这位先祖老来不得志,家计日益窘迫。一日,他在菜园翻土时,发现了地底下一处窖藏,藏满了白银,不下百万。张家先祖心中想:“我生来福薄,忽然得到这样的巨资,这可怎么享用?”他遂掩盖了窖藏,打算今后用这些银子做善事。张家先祖临终前,将这窖藏的事告诉了两个儿子并留下遗命:“一定要遇到荒年,才可以挖出窖藏以赈饥救灾。你们必须成就我这个志向,倘若违背,妄存贪心,你们的子孙不会昌盛!”两个儿子哭着承诺必遵父亲遗命。
张家先祖卒后几年,果然发生了多年不遇的灾荒,两个儿子遵照父亲遗命,在菜园中找见了窖藏。两个儿子遂报告官府,敬陈了父亲的遗命,表示愿将窖藏的银子献出救灾。官府的长官此时正苦于无钱赈济,闻此大喜,亲自带人发掘了窖藏,得到了百万白银,这些银子全用来赈济了灾民,救活人命无数。赈灾的事圆满后,官府打算奖励两个儿子,二子坚辞不受。
后来,有个乡人早起摸黑出门办事,在路上遇见一个担着竹筐的人,两个竹筐内盛放着珊瑚、青精、水晶、砗磲,都大如杏子,一串串的穿在一起,不知是何物。乡人问挑担的人:“你这是挑到哪去呀?”挑担的人说:“送往张家去。”
这时正逢清朝建国不久,张英和他的儿子在清朝做官,父子两人相继官拜大学士,其兄弟子侄也都通过科考担任了显要的官职,十个指头也数不过来。
这才明白,挑担人竹筐里的珊瑚等物是清朝管帽上的各色顶戴。
里乘子说:听老人说过,此次赈灾,由校官赵文广监督,对于赈灾钱财,赵文广丝毫不入私囊,饥民们都得到了实惠。那个早行的乡人,看到那个挑担人担着的竹筐里,还有个小竹筐,里边也盛放着如杏子一样的东西,他便问:“小竹筐中盛着的是什么东西?”挑担的人说:“这是送给赵校官的。”不久,赵校官的后嗣也考中了状元,以后,其子孙也多为达官显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