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数学文化,品味数学魅力,促教育教学进步
——德州市小学数学文化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培训会
11月18日上午,我来到德州市平原县第一实验小学,参加德州市小学数学文化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培训会。
一、理论学习有收获。
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傅海伦教授作《数学文化教学设计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傅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被数学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所震撼。原来数学从来都是重要的、美丽的、好玩的,它更是一种文化。傅教授介绍了中西方数学文化的特点,让我们体会到了数学对人类文明推动的作用,从西方数学数学文化特点讲到中国数学文化的特点,从算筹讲到诗句中的数字,呈现了一场数学文化的盛宴。
傅教授先介绍了数学的文化观点。首先是数学的文化价值即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思维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接着从广义的数学文化和狭义的数学文化进行分析,从课程标准中分析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明确了数学文化的涵义: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他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
傅教授给我们介绍了数学的文化历史,介绍了齐民友的《数学与文化》和王梓坤院士《谈数学文化》等近现代研究数学文化的书籍。让我对数学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概念的高度概括。明确我们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要通过数学学习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并把它们迁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各个领域中去。
最后傅教授对渗透数学文化教学设计提出了六点要求:筛选版本,经典权威;精选内容,材料准确;案例典型,引人入胜;正本清源,回归自然;深挖细节,探求本质;古为今用,发展创新。
傅教授通过鸡兔同笼问题,算筹文化,圆的面积,盈亏问题,补差数等形象的例子让我们学习了很多的古代人的研究方法。
二、课堂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
崔明萱老师《百分数的意义》的课让我们感受到传统课如何渗透数学文化,从数据分析,类比研究,数形结合,归纳概括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
于沛鑫老师的《鸡兔同笼》的课,数学文化味十足。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数学方法的点拨,化繁为简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假设法、画图法、代数法来解决问题,练习题的设计丰富了课堂的文化氛围。拓展了古今中外习题,如“龟鹤同游”“乘船问题”,“停车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践中自我提高
通过本次培训,我学会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的方法。直接运用法包括附加式:在课堂结束时加上。复制式:还原知识发展的过程。顺应式:根据历史材料编制数学问题。再就是间接运用法及重构式(重构知识发展的过程)。根据自己课堂的设计合理选择渗透数学文化的方式。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以教学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让文化走进了数学教学课堂,渗入到实际数学教学。让学生不仅拥有数学知识,更拥有数学素养。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获得终身受益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