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某年搬家,朋友帮我抬一个箱子,重量应不下百斤,朋友打趣地说到:“这是把杠铃片放里了吧。”
但其实,满满一箱子书而已。
我一直认为文字应该是有重量的,而其最直观的证明也就是书。从小到大的书我都很难舍弃,在尽力保存,但这也就成了搬家的一个负担,总有几个箱子单靠自己难以迁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
凭借现在交通的便利,行万里路无非几次辗转便可达成,无甚费力。然而,读万卷书却没有什么捷径,依然需要大量时间来阅读、来积累、来消化吸收。南宋教育家朱熹曾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若如此来观,读书破万卷所需的时间,难以数计。
想想若能有那么些许时间,趁着阳光正好,轻捻书页,倚窗慢读,其实也算自私地享受了一段时间。
汉代刘向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读上几本好书,总是不算枉了时间。
如此想来,也确是该多攒出些时间留给书卷。开卷总有益,读书不该是填补闲暇,而应该是对自身的积累。故,还是寻几本好书、觅一段时间,沙沙地翻上数页,伴淡淡书香,沉心其间感受下文字的重量。暂时抛一抛周遭的纷扰与浮躁,独享一片静谧,给自己的精神与心灵也进行一些补给。
书籍中文字所罗列出的或是古往今来、或是长篇画卷、或是人间烟火、或是辽远学海,都不会误了时间去领略世间繁华,反而会让人目视更广阔的天地,更灼热的时代。
相信文字的重量最终也会转换累积为人生的阅历与思想的深度,而这些,无疑也都会增加了生命的厚重。
如此而言,书总归还是要多买些,哪怕再多几箱“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