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明代董其昌的名言。现解释为: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也充分说明读书的重要性,胸中无笔墨,即使走万里路,也不知其踪。
法笛卡尔说:读过一夲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富有的人谈话。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些名人名言都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可以说和书交朋友,是最明智的选择。
读过书的人,到底有多美?三毛对此做过最恰当的注解: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人生从来就没有白读的书,读过的每一本书,浏览过的每一段文字,都会溶进你的血液,终有一日,会喷薄而出、绽放芬芳,腹有诗书气自华。
不知道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读书的。小时候课外阅读书很少,记得到四五年级时才见到了有一种报纸叫《少年报》,老师拿来让学生轮流读,知道了有个姐姐叫张海迪,身残志坚,那时候心中就种下了坚强的种子,心中有了榜样。
初中时能接触到少有的小说,作文书,记得我曾让父亲给我买本作文书,父亲老是忘记,在我的印象中,那本书一直没有买到。读高中时喜欢读语文课外延伸的资料,增长见识。表哥是高中语文老师,我总从他那里拿语文资料去阅读,追踪溯源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每到放寒暑假时都要从学校的图书馆借上几本书,拿回家去读。那时候读了《红楼梦》、《编辑部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曾经还有过做编辑的理想。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相信,多读书是会影响人的见识的和思想的,读书就是让自己的心灵去旅行,可以让人摆脱平庸。
成年后,许多人说听我说话,听不出我是哪里人,乡音没有明显的地域之分。我想,这可能得益于我初中时的听书。那时的条件差,物质和精神需求都是贫乏的。所幸家里有个收音机,闲暇之余我会打开收音机听广播,播音员字正腔圆的声音我是万分喜欢的,往往躺在被窝里还在转着收音机的接收线,唯恐听不清。
爱听书读书喜欢书中描述的美丽的文字,喜欢古诗词,看到文学名人大咖用文字描绘的意境之美,心中是由衷地舒服愉悦,那种内心感受到的欢愉是任何东西无法给予的。
广泛的读书应该是在实习的时候,我把实习医院门口书店里的书可以说是读了个遍,先是挑喜欢的读,一遍一遍的筛选把所有的都看了。喜欢的不喜欢的,书籍陪我度过了下雨天、周末、休息时间。
回顾以往的岁月,应该说这时候的读书是我读的最多的,读了名人传记,近代古代才女传记,涉猎了小说,散文很多领域。对文字的喜欢是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衍生物。因为喜爱读书,所以喜欢文字,如今会在闲暇时,用我手写我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用文字展现出来也是我现在的日常。可以说今天写文读书应该是得益于那时候读书对我的熏陶。
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做不到能读百遍书,但是我尽量用我的空闲时间多读书。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知识面拓宽,思维拓宽,在做读书笔记的过程中能让自己的思想体系化,得意时读书不至于乐极生悲,失意时读书缓解焦虑,在凉溥的世界得到些许慰藉。
人生有太多的不完美,一路上也有太多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而书籍,则是那把能遮风挡雨的伞,会在适当的时候给我们力量,人生有山穷水尽时,书中有柳暗花明处。
茶余饭后,一本好书,对我来说就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的风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抑或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豪情,都能带给我一份快乐,一种感动。
池莉说,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主流,那么阅读就像阳光。读写结合是一种最美好的状态。
如今,爱好文字已成为我人生的常态,我的电子书《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编辑老师已经审核通过,等待上架。应写作营老师相邀,纸质书正在筹备之中。
往后余生,读书会是我坚守的欢喜。
22年年度营主题文关于读书第69篇1640字,共累积88095字
https://mp.weixin.qq.com/s/33OuY6AT0IcgHzproDpG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