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玩耍的项目是心理学。
每天关注着各个著名心理大号,追逐着各个心理学大咖的著作和微课,简直是欲罢不能的程度了。
当大咖们甩出一个个火星语一样的专业术语,我就两眼发亮,春意盎然,小狗似的兴奋。多巴胺,脑内啡,下丘脑,还有各种长串名字的什么醇啊什么素啊。心里那个酸爽,简直好像嚼一口爽脆的腌黄瓜。
晚上,他说要去应酬。估摸着不知道要不要陪下夜总。我随口就说:
“男人,小心睾固醇控制脑回路。”
“说人话。”被狠狠弹回来一句。
“用下半身思考?”我试着解释。
“不知道你讲什么鬼话。”被嗤之以鼻。
“别乱碰女人,或男人。。。”我尽力拉低智商。
“哦,知道了。以后别整那些高深名词,听不懂。”
真是要捂脸而泣,再次遭遇尬聊,好难愉快地聊天了。离聊天杀手又进了一步。
我强烈觉得地球人都得学点心理学,可以科学辩证地看待自己的情绪,甚至可以运用到各个领域,用以管理自己,管理他人,洞察世事。
当我知道我这个情绪,或者行为,是出于身体内哪一个物质释放的能量所作用,我可以冷静地让它肆虐一下,再回收起来。
比如说,上台演讲前,我的心脏狂跳手狂抖。我感知到自己的下丘脑正在发射信号给肾脏,刺激分泌肾上腺激素,导致我的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快。哇塞,瞬间自己身体已经演练了一部恢宏壮阔的大片,成功转移了焦虑的点。
所以一会他回来,我还是要说:
“最近多巴胺分泌不足,需要解药。”
估计他会说:“你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