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洞见公众号的这篇文章《妈妈不要对我发火》,我的心都碎了一地,这说的不正是现在的自己吗?
自从女儿开始上一年级后,我就变了,变得对女儿没有耐心,总是打击她,很少有肯定;变得暴躁、易怒。
特别是写作业的时候,面目狰狞,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用手戳着女儿的脑袋,对着她河东狮吼:“你怎么这么笨呢,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还读什么书呀?”
这时,女儿习惯性用不屑的眼光白我一眼,反击道:“你才是。”
女儿开始越来越胆小,懦弱,自卑,也不爱说话。一直在家里跟她说话,她也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于是我们又打击她:“你是哑巴吗?叫你都不应人,以后就改名叫你哑巴好了。”从此以后,跟她说话,叫她不应时,便叫了一声“哑巴”,她才凶狠狠地开口反击:“你才是。”
这是一个错误的方法,造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她越来越不愿意开口说话了。
我觉得这是我的问题,是我对女儿的要求太高了。难道自己小时候所有的题都会做吗?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女儿做到呢?
细细想一下,自己小时候还不如女儿现在呢,现在的她已经学会了自己刷牙、洗脸、洗头、洗澡、洗衣服;还学会了煮饭、洗碗、切菜、煎蛋;还经常帮忙看弟弟,陪弟弟玩,只是偶尔贪玩一下而已。
为什么每次都忽略掉她的优点,却揪着缺点不放。总是看她不顺眼,天天对她发火,挑她的不是:刷牙不认真,洗脸不干净,做事慢吞吞……
其实,孩子自己能够愿意做自己的事情,已经很不错了。至于能不能做好,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因为她本身就是小孩子,他也想像大人一样做好,可惜他却没能力做到。我们不必责备,应该改为鼓励。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刚知道怀上女儿那会开心的欢呼雀跃;她待在我肚子的时候,我一心只求她健康平安出生;出生后更是倍加有爱,小心翼翼地喂奶、哄睡、陪玩。她会走了,会说话了,更是开心的像得了诺贝尔奖:“宝贝真棒!”
那时的自己,像天使般,用爱意滋润着女儿,耐心地陪着她读绘本、画画、做手工,好温馨幸福的时光啊。可惜一去不复返。
为什么变成这样了呢?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了。
这两晚女儿睡到半夜总是在做噩梦,大声的喊:“妈妈,救命,救救我呀……”不知道她是做了什么可怕的梦,还是因为白天玩的太兴奋了;或是平时我们对她打击太多而引起的结果。
总之,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担心对她造成心理问题,可每次总是控制不了自己,感觉自己做父母挺失败的。
但不管怎样,从此刻开始,我下决心要改变自己,要尊重孩子,把她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不再对她发火,记得和她好好说话,一起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