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梵《诗写作课》学习笔记
前面让大家构造主观意象时,暂且没有顾及情感、经验等与它的关系,只强调把它作为“基本舞步”,先在语言层面掌握它,哪怕把它当作好玩的语言游戏。这种无关“文学道德 ”的语言训练,当然不是最终目标。
现在,很多学员已掌握“基本舞步” ,接下来就该解决下一个问题 :如何使主观意象的表达更准确?如何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乃至有准确之感。
我们在强调事物A与B不搭界的同时,再找到两者一点关联,准确感就炮制出来了,读者既会觉得陌生、新鲜,又会觉得及物、准确。
第一种:单凭事物A与事物B彼此的特征或状态,就能一目了然,或往深处多想一步,就能意识到彼此的关联。
如顾城名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黑夜与眼睛本不搭界,但二者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关联:黑色。
第二种:设法创造一个情景或情景说明,使事物A与B产生关联。
如本人《中年》最后三行:
年轻时喜欢说月亮是一把镰刀
但现在,它是好脾气的宝石
面对任何人的询问,它只闪闪发光……
第一行“月亮”指年轻的我,与镰刀的关联,是都有尖锐、锋利的特点。
第二行,“它”即“月亮”,指中年的我,与宝石的关联很难觉察。
所以最后一行的情景说明很关键,只发光不说话,与中年人的状态有诸多相似。
再如:
夕阳是遗忘在西边的一把椅子,苦苦等着人们坐上去。
海上落日是溺水的头颅。
太阳张开红润的嘴/等着飞机伸进银色的压舌板
绝望是黑夜山谷的呐喊,回响只有自己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