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安排很轻松,吃两顿饭,参观一个博物馆,也许这就是旅游和旅行的区别吧,旅游总是紧张的从一个景点赶去另一个景点,拍照游览,然后抽时间吃饭。饭食一般比较简单,粗鄙的团餐或是街边排档里解决。旅行则是随心情,走也罢睡也罢,全看情绪如何,同时吃上是不能凑合的,要吃好吃的,要吃当地的特色。像我这样以吃为生的人,更是要找当地特色饮食了,好吃不好吃那是个人口味习惯问题,有没有特色则是对饮食的态度问题,要了解认识某地饮食,必须忘掉自己口味的好恶,理解当地饮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中午去了赵记老铺,这是一家做满族菜的餐厅。装修用了许多老物件,营造出相应的历史感。店家说做的是满族菜和东北菜,虽然没什么金贵食材,但是每一样都是精挑细选,土豆就是从黑龙江、内蒙古、云南、甘肃等地寻找最好吃的土豆,最终选了甘肃定西的。店家做了一道土豆丝炒松茸,味道还真是不错。
在大连,土豆丝可以炒一切,在日丰园吃了土豆丝炒螺片,在品味居吃了土豆丝炒蛏子等等,就充分表现出大连人对土豆丝的理解。这些土豆丝炒各种的菜味道都还不错,具体到赵记老铺强调的满族菜来说,土豆丝炒一切只能算是东北菜了。说实话,满族作为游猎民族,他们的吃食很简单,烹饪技法也很简单,烧烤炖煮为主,基本没有什么炒菜。东北菜里是有不少炒菜的,不过都是可以划归到鲁菜系列的,技法、调味没有跳出鲁菜的范围。这些年烹饪上全国性的交流借鉴很是普遍,东北菜的内容也丰富了许多。午餐那条兴凯湖白鱼的做法,用的粤菜清蒸鱼的手法,你说它是东北菜也可以,毕竟是东北的食材,餐厅也开在山海关之外。
赵记老铺在大连算是消费比较高的餐厅,也是把东北菜卖出好价钱的餐厅。看食材没有什么特殊的,主要还是猪肉、白菜、酸菜、土豆等,但把这些食材的来历讲成故事,再加上老物件营造的古色古香氛围,普通食材也就有了卖高价的梯子。餐饮消费,有些时候在某些地方,需要为环境买单,为故事买单。一道菜一不留神就和皇帝、太后什么的发生了关系,你吃的就不仅仅是菜品本身了,外延出的故事和高贵来源,都是需要多付一些钱才能得到的。中午吃的多尔衮蒸肉如此,
努尔哈赤发明的鹿肉拌豆芽如此,
慈禧太后爱吃的溜肝尖更是如此。
当红网黑陈晓卿在《菜单背后的乾坤》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美食有神话传统,几乎每一地的美食必须有一个牵强的“民间传说”,传说的主人公非富即贵,以至于后来出现这样的笑话:为了让中华美食文化底蕴深厚,祖先们也是拼了。他们开会商议,乾隆要管运河沿线美食,“当初朕下江南,突然看到……”。慈禧说晋陕小吃归她,以“太后西狩,饥渴难耐”开头。诸葛亮统领西南三省,戚继光负责东南沿海,苏东坡一生足迹甚广,正踌躇立足哪里,屈原急忙过来扯衣襟:“湖北是我哒!”
陈晓卿这段话虽然有些戏谑,但也真实反映了当代饮食中一些攀龙附凤的现象。有些故事说说玩就是了,要是把它当真,自己就成笑话了。虽然现在也没人深究这些掌故的真伪,作为饮食工作者,心里还是要有点数。小宽去云南吃了碗过桥米线,拍了一张照片很能说明问题。小宽在朋友圈里说:来一碗过桥米线。抬头看写了一点历史与掌故,罕见的不是讲传说,跟乾隆皇帝,慈禧太后,诸葛亮、屈原…八杆子打不到的胡乱编造。秀才小姐过桥的段子是80年代才被编出来的。
我相信照片上说的过桥米线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