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给别人建议。
从小被教育“不要好为人师”,虽懵懵懂懂却学会闭嘴。
长大之后发现每个人的困惑背后隐藏着他的过往和欲望。纷繁,甚至可能连他本人都没察觉,于是外人更无从下手。
再成长一些发现人们能讲述的困惑往往只是需要一个倾听者,正如东野奎吾的解忧杂货店。
后来发现,对于很多人来说,因为外界和自身条件所限,视野和行为都有特定的惯性。困惑,这种“没有在开始就杜绝、一旦已经发展为实例之后的变化”,很多时候只能冷眼见着却不能言,因为事态早已朝着一个方向滑去、不可改变。
而更深层的是:当已经不可改变的时候,再去提醒对方其实本可以不这么糟糕,不但马后炮,而且太残忍。
此时,你们或许头脑里浮现出许多事例来证明行为是可以改变从而解决困惑的,比如鸡汤文中种种。只是一则,行为惯性之所以是惯性,是因为后天习得中大脑选出的最方便(不要小看潜意识),不施加强力难以改变;二则,即便改变了,却往往因为消耗大量精力而得不偿失,反而更后悔、埋怨。
寥寥解决问题成功的例子,无一不是首先自己想通问题的根源并且找到对的方向、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这个过程很痛苦的,并不是醍醐灌顶一般轻巧),再加上运气足够好、时间还来得及(而可惜的是这个“来得及”,往往是显形表现之前)。
不然?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并不只是印证美好的一面。
笑一笑,就算了。
如若你懂我说的,那我们点头微笑、无需多言;如果你不懂我说的,那我替你这种“没有经过苦楚、仍然保持饱满热情”的幸运开心,并且希望你永远不要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