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一天晚上,我正在厨房做饭。二宝蹦蹦跳跳的出现在我身后,用稚嫩的声音着急的说“妈妈妈妈,今天在幼儿园,老师说回家后要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个拥抱”,说完张开双臂要拥抱我,我赶紧蹲下身子和他抱在一起,对他说“谢谢你的拥抱,妈妈爱你”,亲吻他后又表扬他:“老师给小朋友的任务你记得真清楚”,竖起大拇指给他点了一个赞,然后二宝满足的带着笑意跑开了。
看着他纯真轻松的笑容,我由衷的为他入园三个月的成长而高兴,为他从最初的哭闹拒绝到现在的适应良好而骄傲,同时也为自己提前学习家庭教育遇到问题时的从容淡定而庆幸。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孩子未来的重要支撑。对于新入园的小朋友来说,在这个人生阶段的重要“关口”,父母如何配合好老师,帮助和支持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需要学习的。
我们相信,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是“爱”的方式如果不对,孩子可能就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爱是一门学问,并非天生就会,而是需要后天学习;爱是一种能力,是“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影响”五种能力的综合,可以慢慢习得。我通过学习这些能力,并将其中的“允许”运用到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后,我感受到了巨大的能量和无穷的力量,与很多惊喜不期而遇。
1.允许孩子哭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并接纳他。他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也不是父母炫耀的资本,更不可当做父母家人羞耻的来源。当孩子因为不愿入园而哭闹时,父母千万要摒弃“别的孩子都不哭,就我家孩子哭,感觉很丢人”的思想,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有足够的耐心面对孩子的哭泣。
2.允许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差。孩子各有不同,即使是亲兄弟姐妹也是如此,就像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孩子们各有优缺点,而且个人成长发展速度有差异,所以不要拿自己家孩子和别的孩子做横向比较,可以看孩子昨天和今天有什么进步类似的纵向比较。
3.允许孩子需要时间去适应幼儿园生活。刚入园的孩子大多会有分离焦虑,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其实父母尤其是妈妈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这个时候需要父母和孩子共情,当孩子不停的唠叨“妈妈,明天我不要去幼儿园”时,一定要回应他“妈妈听到了”,要多抱抱他亲亲他,从内心理解并接纳他的感受,并且教给他在新环境里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4.允许孩子宣泄情绪。孩子入园后,需要适应新的环境、面对不同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会焦虑、会恐惧、会无所适从,但是他们又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些感受和情绪,可能会通过“任性”、“动不动哭闹”、“突然的大喊大叫”等方式来发泄。这个时候需要父母懂他、理解他、“看见”他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允许他的“不懂事”,从而给他安全感和足够的心理支持,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力量。
成长自己,是教育孩子最近的路。这个时代的孩子与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已有很大的不同,父母应该多多学习家庭教育相关知识,与时俱进,跟上孩子的成长步伐,做孩子人生路上的“引领者”。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允许”、被“看见”、被“理解接纳”,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父母正确的爱,愿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