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孩子的分离焦虑期还没过,同班级的妈妈给大家推荐了几本绘本,关于上幼儿园的事儿。快递刚到,我便迫不及待的打开,一口气看完三本——《魔法亲亲》、《我爱幼儿园》、《睡觉去,小怪物!》。在我心里留下的,是满满的感动和一丝的忧伤。
孩子的成长既有快乐,也伴随阵痛。他们上幼儿园,就是迈出社会生活的第一步。
有集体的地方便不能随心所欲,孩子的阵痛即于此;有集体的地方就有友谊,孩子的快乐也于此。
1、《魔法亲亲》
最喜欢《魔法亲亲》,这是我所爱的绘本风格,它用童话的场景和诗的语言呈现了孩子初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妈妈一个简单却饱含爱的亲亲给了小浣熊宝宝无限力量。
正如绘本扉页所写,“献给每个需要被爱的小孩”,妈妈爱的亲亲是有魔力的,妈妈摊开孩子的小手,在手心轻吻,孩子立刻感到满身温暖。在幼儿园想妈妈时,将左手手心贴在脸颊,就像妈妈在亲吻。留在掌心的爱会陪伴孩子嗅起妈妈的味道,让孩子懂得,不管他走到哪里,妈妈的爱一直都在。
书的末页则用“爱的印记”为题,讲述了绘本作者写作的初衷和故事来源。这是来自自然世界的真实演绎:
作者无意中观察到浣熊母子的细微而神奇的动作,母浣熊每次外出捕食前都会舔舔浣熊幼崽的手,然后拉起它的小手抚摸自己的脸颊,让幼崽记住这个味道。这是为了安抚幼崽,让幼崽安心等待母熊觅食回来。
作者与我们一样,也经历了4岁女儿上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她受浣熊启发,每天女儿入园前都给她一个爱的魔法亲亲。
孩子要经历第一次集体生活,心里会不安和焦虑,而一整天缺失父母和家人无时无刻的体贴和关怀,让孩子觉得失去了动力和依靠。
妈妈手心的吻就是爱的印记,一个爱的形式却传达了妈妈对孩子亲密而浓郁的爱。这带给他温暖、力量和勇气。
这简单的动作也是爱的传递,让孩子从妈妈那里学会爱的表达和行动。一个心中充满爱的孩子,就会充满勇气和力量,迈向新的幼儿园生活。
2、《我爱幼儿园》
这是一本充满童趣又十分真实的绘本,画面都是孩子上幼儿园的日常片段。读过才发现,孩子不爱上幼儿园、产生分离焦虑是全球新父母共同面对的难题。
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是一味说幼儿园有多好,而是以孩子的视角描绘了一位幼儿园新生从焦虑到适应的过程。正如作者言,“献给即将走进幼儿园的孩子,以及所有爱幼儿园和不爱幼儿园的孩子。”
这本书入园前看会更好,提前有心理准备。给初入园正经历分离焦虑的孩子看也恰当。
*从入园第一天起床开始,“我”就必须规律起来。“我”被从被窝里拉出来,匆忙吃早饭,匆忙出门。走在路上,“我”也有些紧张。进入班级,“我”看到很多孩子一起大哭,家长在安慰他们。“我”也在心里哭,妈妈走的时候,也掉了一滴眼泪。“我”想,原来妈妈也不喜欢我上幼儿园。后来,“我们”贴贴画,唱儿歌,吃点心,还挺好玩儿的。傍晚的时候,妈妈来接我了。“我”说,“妈妈,我上完幼儿园了,以后再也不用来了,对吗?”妈妈却说以后每天都要上幼儿园。
*经历了短暂的分离焦虑期,“我”爱上了幼儿园。有很多老师照顾“我们”,认识到很多小伙伴,学会守秩序,可以自主选择游戏和玩具,学会分享,会唱很多儿歌,学会生活自理,学会保护自己……在幼儿园里,“我”有许多朋友,有时“我”会哭,有时“我”会笑。吃饭、玩耍、学习,这些就是我的工作,。在幼儿园里,“我”长大了。
度过这样美好的一天,可我最喜欢的还是放学妈妈来接我。我爱幼儿园,可我还是最爱妈妈。
这也是一本让人笑、让人哭的绘本。一个三岁的孩子面对陌生环境时经历的心路历程不比一个成人简单。家与幼儿园本就不同。幼儿园是更专业的育儿机构,在这里除了爱和自由,还有秩序。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就难以形成秩序感。而走出分离的焦虑,需要家长对孩子更耐心,更有信心。
3、《睡觉去,小怪物!》
哄睡是个难题,一直都是。全世界的孩子都相似,连睡觉习惯都不例外。本书用轻松幽默的口吻,描述了父亲哄孩子入睡的抓狂过程。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比利时的淘气小男孩,他被作者画成一只小恐龙。哄他睡觉每天都要上窜下跳,斗智斗勇。难道幼儿都患上了“睡前兴奋症”?
对付一条永远追不上也抓不住的小泥鳅,哄睡是个力气活,这位比利时爸爸就亲自上阵了。刷牙洗脸也要费时费力,到处抓抓碰碰;不睡觉是不拉粑粑的,一拉就是半小时;睡前故事总是那一本,翻来覆去的讲;把床当成蹦蹦床,一会儿喝一回水;刚躺下又起来,非要亲亲……
这完全是我家宝贝生动的翻版,一模一样。好神奇。最搞笑的是尾页插图,孩子变成小兔子乖乖,而爸爸成了一只超级大恐龙。
充满童趣稚气,一个活泼、好动、可爱又恼人的孩童跃然纸上,讲给孩子听的时候,她肯定会会心的笑起来。这不就是她吗?这不就是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