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在原公司组织的营销班中,全脱产一年学习营销知识,念了十多本书,其中一本就是《市场营销学》。这本书之所以经典,我十几年前在大学里就学过。一模一样的封面,一模一样的出版社,唯一不同的是刊印到第11版了。下面就谈谈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学后感。本文拟犁清《市场营销学》脉络,尝试看了一目了然,相当于一本书的全景坐标,将难看懂的一本厚书变得很薄!
管理学是了解企业的,它的脉络是:
规定企业任务、明确企业目标、安排产品组合、制定制定计划。其中,安排产品组合里有“分析现有产品组合”和“制定企业增长战略”。“分析现有产品组合”里说到了一个方法:波士顿集团法BCG用于分析并选择对应战略,这里面就出现了各位听说过的“金牛类、狗类、明星类、问题类”的熟悉理论。而“制定企业增长战略”就出现了“密集性增长战略、一体化增长战略、多角化增长战略”的熟悉叫法。
营销学是了解用户和了解对手的,它的脉络是:
营销学观念的进化历程为: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关系营销观念。其中:“营销观念”为本书重点,约80%的篇幅都放在这个上面。
营销观念的脉络是:先“分析市场机会”→再“选择年目标市场(STP)”→再“设计营销组合(4P)”→最后是“管理营销力量(PDCA)”。其实脉络很清晰了!下面展开说说。
“分析市场机会”。我们说环境变化产生机会,市场机会就是未满足的需求。分为表面机会、潜在机会、全新机会啥的,不啰嗦了。怎么玩呢:
1、先看看“营销环境”咋样:这里面又分了“企业微观环境”也就是中间商、供应商、竞争者、顾客、公众、企业;“企业宏观环境”包括了人口、自然(如:石油危机)、社会文化、经济(如:恩格尔定律)、政法、技术环境。“营销环境”分析这里面就会用到一个经典的分析方法,叫SWOT分析法,也就是“优劣机威”分析法,大家应该熟悉了。
2、再看看市场行为怎样:也就是说购买者或者叫消费者的消费影响因素有哪些:
社会因素(如:他人偏好会影响自己的偏好,家庭、地位、角色等都会影响消费);
个人因素(如:习惯、经济收入状况、年龄职业等都会影响);
文化因素(如:民族宗教、地方特色如川鲁粤苏菜系等亦会影响消费);
心理因素(如:①知觉,如先入为主;②信念,如抵制日货等;③动机,见马斯洛理论;④态度,如网购开始没人接受;⑤学习,如长期免费派送试用产品以改变用户偏好习惯等)。
3、市场调查:①市场调研对象:市场/消费者/产品及服务/渠道/广告媒体;消费者/客户/公众/竞争者/供应者/其他环境因素。②市场调研的信息范围(情报来源):报刊书籍/中间商情报/内部人员(如:推销员)情报/购买对手情报/参加展销会/参加对手股东大会/向对手关联方打探/读行业公会报刊/外包市场调研公司/互联网;③市场调研的类型(不赘述)。——陈云同志说决策时间占5%,95%的时间是在做调研。
4、市场预测:内容包括:企业生经能力预测(营运能力/销售能力/发展能力)、商品寿命周期预测(投产/成长/成熟/衰退)、财务与经营环境意外预测(利润率/资金占用率周转率/设备利用率)、市场需求预测(当前/未来)、市场供给预测(企业销售潜量=市场需求潜量)、科技发展趋向预测(材料&工艺&设备的科技创新的力量缩短了产品寿命周期/增加技术贸易/劳动密集型缩减/流通现代化/对领导素质要求更高)。步骤包括:确定预测目标(范围/目标领域/时间要求);搜集整理资料(一手/二手资料)。
“选择目标市场”。也叫:目标营销策略、STP、或者“新营销战略”。这里面就分为:市场细分S,选择目标市场T,市场定位P。下面展开说说:
1、市场细分。这里用到了“细分变量”,或者我们叫细分的基础和依据。其中,消费品市场细分变量为:
⑴人口细分:年龄/性别/民族/收入/宗教/社会阶层(依社会地位划分的有相对同质性和持久性的集团)/职业/教育/家庭。
⑵心理细分:个性(独特&稳定&可塑性)/生活方式。
⑶地理细分:国家地区/城市规模/气候/人口密度。
⑷行为细分:购买时机(如:中秋月饼)/待购阶段:特别是对新品所处于的不同待购阶段;如:苹果1手机上市时有人不知道是啥&有人已打算买。忠诚程度:与消费者学习密切相关/使用频率/寻求利益(如:蓝精灵家具只针对儿童生产,不针对成人细分市场)。此外,市场细分还要看看条件和要求:①市场需求的差异性(基础):细分内部必须同质或相似,细分之间必须异质或不同。②可操作性:细分维度在识别确定营销组合变量时有用。③可接近性:市场营销者必须能够对细分进行有效的促销和服务。④可盈利性:能够获利。⑤可衡量性:细分在购买力和规模等方面必须能够加以度量。⑥可行性:细分的数目必须与厂商的营销能力相匹配。⑦可行动性:必须形成吸引细分并为之服务的有效方案。
2、选择目标市场。目标市场战略选择方法:
⑴无差异性营销(一个营销组合对应整个市场):针对市场共性的、求同存异的营销战略,是针对同质性市场采取的标准化营销策略。优点:品种少批量大/本少利多;缺点:竞争对手多则竞争激化/获利机会不多/不满足差异性需求顾客。
⑵差异性营销(多个营销组合对应多个子市场)。优点:高收入;缺点:高成本。
⑶集中性营销(即密集性营销;一个营销组合对应多子市场;适用资源有限实力不强的小企业)。优点:高盈利;缺点:如目标过分集中则风险大导致亏损。
3、市场定位。市场定位的实质是使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严格区分开来。方法&依据:
⑴根据渠道&形象&质量&服务&技术&价格定位:如:雕牌洗衣粉"只买对的,不选贵的" 。
⑵以区别对手不同属性定位。如:七喜"非可乐的碳酸饮料";日本车省油定位。
⑶根据使用者类型定位。如:金利来定位"男人的世界";劳力士定位"事业有成人士"。
⑷根据属性和利益定位。如:高露洁牙膏"口号是没有蛀牙"。
⑸根据用途&功能定位。如:海飞丝去头屑;绿箭让口齿清新。
⑹与市场主导者比肩定位。如:第三名吹自己"三强之一"
“设计营销组合”。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产品
重点说下产品,产品整体概念有三个层次:
⑴核心产品:核心利益或服务;如:空调能制冷;如:电视机的信息和娱乐性。
⑵有形产品:包装/功能/特色/设计/款式/品牌/质量;如:空调样子好;菜式口味齐全。
⑶附加产品:安装/售后服务/保证/交货和信用;核心产品是产品整体最基本层次,它是根据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整体产品满足生理/物质/心理/精神上的需要。其他略。
产品会有生命周期,每个生命周期都会对应不同的策略:
开发期,商业分析将新产品小范围投放市场试销→再改进成功后→正式批量投产。
介绍期,广泛宣传/大力促销/提高知名度;选用策略:
⑴快速撇脂:高价格/高促销;条件:高价要有料/顾客领情/对手短期不来;初上市奇货可居/快速收回投资用于开发新品→先让需求弹性小的消费者买,最后再向弹性大的消费者推销;eg专利产品/高档品;
⑵缓慢撇脂:高价格/低促销;
⑶快速渗透:低价格/高促销;条件:用户对价格敏感弹性大/成本必须能随产量增大而降低;eg提高产量能大降产品成本时用;
⑷缓慢渗透:低价格/低促销 。
成长期,提高质量/功能/品种,适时降价/开拓新的细分市场&分销渠道 。
成熟期(变市场/产品/组合),调整市场/改进产品/改变营销组合(即4P的优化组合运用) 。
衰退期:建立一套严密的评判制度,维持营销策略或重新定位收缩放弃策略。
产品也有品牌策略: 这里就出现了品牌化决策及品牌归属决策,到底是要有品牌还是无品牌?是要有制造商品牌还是要中间商品牌?是选择单一品牌还是分类品牌?是要个别品牌还是延伸品牌?等等。
——顾客对产品越不熟悉时,越不相信厂家介绍,越相信朋友介绍。
——产品承诺如果无法实现的,则应该是不可检测的。如脑白金"年轻态"就是不可检测、不可验证的。
价格
价格告诉你如何在不同产品生命周期,并结合供需平衡关系去战略定价;
——讨价还价是人的自我满足的过程。
——衣服为何50元卖不掉,而500元就好卖?涉及战略定价,即有些客户对价格不敏感,对质量敏感(给适当高价);有的客户对质量不敏感,对价格敏感(给适当低价)。
渠道
渠道告诉你“渠道为王,谁控制渠道就控制了利润”;我还知道了:
——对加盟商来说,对特许经营的品牌要有极高忠诚度,不需要你自已去创新。
——当产品需要专业知识时,制造商比经销商更有话语权;不需专业知识时,中间商比制造商更有话语权。
促销
促销中老师会提到:
——菲利普·科特勒说:吸引一个新顾客是留住老顾客成本的4~6倍;
——每约10个客户,1个愿意见面;10个愿意见面的客户,1个愿意购买产品;
——走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
——骨干是折腾出来的,伟大是熬出来的。
——一个好的销售人员不是在客户的办公室里,就是在去客户办公室的路上……等等说法,不再啰嗦。
“管理营销力量”。也就是我们说的计划、组织、实施、控制。也就是耳熟能详的PDCA,这里不展开了。
本书的最后两个部分谈到了社会营销观念、关系营销观念。这就涉及到我们常说的客户满意度管理,智慧营销,技术营销,用户需求识别、5R-IMC即所谓的“以消费者为中心,以资料库为基础,以关系营销为目的,以循环为本质”的一些内容了。例如:
——与客户捆在一起,创造高的转换条件,彼此难以分开,如离婚容易,但富人或有了孩子的夫妻就有了高成本的转换条件,难以离婚。
——为用户投入,不再“千错万错,赔本不做”,而是象孩子上学一样,赔也得上!
——过分承诺留不住老顾客,只是一时的事,要留余地。让客户满意再加一点点惊喜最好!
——与客户交谈不可言深,恰当自如地应答。
——有时说一句话最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语气。
——你怎样对你的员工,你的员工怎样对你及你的客户。员工的行为是老板造成的。
——不要讨厌对方,不要认为对方是外行,也不要陷入太多资料,尽量对与你说话的人产生好感,和产品谈恋爱。
好了,整个一本书的大致清晰脉络就是以上所写。通过对整本书的通读,我感觉到,这本理论书是欧美企业长期实战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但是,这本书是否过时了呢?是否符合中国情况呢?我认为这本书应该是所谓营销实战经验归纳、总结、升华,是本营销理论的集大成者,它将很多公司的经验教训总结为一本营销里的“圣经”。当然,运用好这本书,我们不仅要有“拿来主义”,还要不断去“更新升级”,亦要有“提问精神”,有时候,能提问比答案更重要。
作为一个做过销售的财务人员来说,一年的“营销班”脱产学习营销经历和近两年的一线销售工作经历,让我可以更好地换个角度思维;使我可以:跳出财务看财务,深入财务说财务,回到财务做财务。
我将通过“晓东财智”公众平台,通过拿来主义,将营销所学所感所想,再用回到财务管理当中,形成本人独特理论,不知未来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本文已被乐读创业社收录并有偿发表 ^_^:
附:成文花絮
我大学专业是国际企业管理,毕业后,阴错阳差做了一家500强国企的财务人员,一干十多年。成为高级会计师后,“组织谈话”让我去销售部门转行干销售了。于是在进行了近一年的脱产培训后,又阴错阳差的由一名原财务人员干起了销售工作。
为什么要脱产一年去学销售呢?所谓“隔行如隔山”吗!因此,这家500强国企便成立了一个公司“营销班(第一期)”,把我们这些学员集中起来学习培训后转行!这些学员来自于各个部门:有生产一线来的,有人力资源部来的,有党群部门来的,也有财务部来的……。一干人等20余名都从未做过销售,公司花钱脱产让我们学习营销知识及产品知识。
我们这个“营销班”里请了诸多大学教授及讲师给我们授课,她(他)们来自于交大、财大、外贸大学、同济大学等。在“营销班”里,我们学习了十多本书,有财务方面的,营销方面的,国际贸易方面的,商务礼仪方面的,客户服务方面的,电子商务方面的,还有为人处事方面的……。
通过这一年的全脱产学习,让我从中结合工作和实践领悟很多东西,所以可以说收获颇丰。我在“营销班”学习期间读的和老师讲的第一本书是《市场营销学》……
作者:范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