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篇幅短小,韵味悠长;人间百态,嬉笑怒骂皆有情由。
《三种痼症》,作者余显斌,选自《小说精选》,陈永年选编。
本篇小说以扶贫为主题,讲述了一个扶贫干部朱医生的奇特扶贫思路,最终实现贫困户脱贫愿望。
说说情节
小说情节分为四个部分:
开端:有病;
发展:看病;
高潮:治病;
结局: 脱贫。
情节紧凑,详略得当,铺垫到位,结局意外。
说说小说的语言和细节
第一部分,“有病”这一节。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麻将桌上,人物是我,生病咳嗽却无钱医治。听牌友说有免费医生扶贫,我欣然前往。
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用了三个反问句。
既然不要钱,我干嘛熬着?干嘛要和自己过不去?干嘛不去看?
三个反问句,把一个好占便宜又穷困潦倒的贫困户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二部分,看病环节。
我一去,朱医生就判定我得了癌症,开出两味药来,一是苏黄止咳胶囊,二是黄姜。前者暂时压制病情,后者根治病情。为了黄姜不断货,只能自己种,我又没黄姜种子,朱医生竟然给我送来了。他还提醒我不能赌博,不能熬夜。
这是故事发展部分,为后文做铺垫。
在这部分中,我的惊慌失措,半信半疑,与朱医生的意味深长的表情形成鲜明对比,最终我服从了朱医生的治疗方案接受了黄姜种子。
描写我神态的词:额头出汗了,几乎快哭了,急了,忙着问,忙着说要得。
描写朱朱医生神态的词:不说话,自信地说、睁大眼睛、摇着头、沉思着说,思索了一会儿说,长叹一声说。
通过我和朱医生的神态描写,把我步步落入朱医生的圈套描绘得精彩,把朱医生的智慧和笃定描绘得形象,言简意赅,要言不繁。
第三部分,治病环节。描写了两个场面。第一个,我为了治病,不辞劳苦种下了朱医生的全部黄姜,咳嗽出血的病也已经好了,但我只记得朱医生说的是暂时压制,所以我很珍惜黄姜。在这段时间里,我也没熬夜没赌博了。
第二个场面,朱医生喊我把黄姜拿去卖。我感到很意外,朱医生才向解释了病症的来龙去脉,我很开心,黄姜居然卖了五万多元钱。
在这一环节里,人物的神态描写很有意思:
描写我神态的词:连连答应,我不相信地问,我得意地拿出,我也呵呵大笑起来……
描写朱医生神态的词:他呵呵大笑,摇着手说,笑着点点头,得意地解释,呵呵大笑道……
二三部分人物的神态描写,前后呼应,张驰有度,读者读来很有快感。语言简练,形象鲜明。
第四部分,结局。朱医生回市里去了,他的扶贫任务完成了。原来,朱医生不是医生,但他对我而言,胜似医生,他治贫,更是治心。
本篇小说讲述的是扶贫之道,以朱医生巧妙的办法呈现出来。在故事结尾,指出了我贫穷的三大症状:懒惰、贫穷、咳嗽型异型哮踹,点明了主题。
本篇小说很有现实意义,自从全国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扶贫干部上山下乡,不辞劳苦,让人感动敬佩。
但是,在具体扶贫工作中,问题百出。有的扶贫方法不当,导致头痛医头,脚痛治脚。更有甚者,贫困者家的卫生饭菜都要扶贫干部做,这哪里是扶贫,纯粹就是照顾巨婴。
本文的朱医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帮助贫困户脱贫,而且不容易反弹。这种扶贫思路是值得思考借鉴的。
贫穷是现象,懒惰是原因,思想才是根子。要真正扶贫,首先解决思想,勤奋自然就来,至于贫困嘛,也会自然消失的。
小说,就是源于生活又反哺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