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网络上流行过这样一句话,“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当时感觉这句话特别浪漫。没有想到时至今日,我没有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却因为一句话爱上了一本书。
因为我每天都有要写阅读随笔的任务,所以最近总会在微信读书里闲逛,以寻找那些可以引发我共鸣,让我写出1000字文章的书籍。
今天便随手翻到了樊登的一本书《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不过不要误会,我喜欢的可不是这一本,而是樊登在这本书里提到的另一本书《反脆弱》。
这是他曾经讲过的一本书,我并没有听过。其实只听书名,并没有让人产生阅读的冲动对不对?我之所以会去书城搜索这本书并且阅读它,完全是因为樊登在自己的书里引用了这本书上的一个小故事:
《反脆弱》的作者认为,现在的教育大部分都是无效的,无效的原因是“哈佛苏联模式”。为什么叫“哈佛苏联模式”?就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们以为是自己把学生教育成了精英。实际上真不是,这些人本来就是精英。他们一起到了哈佛大学,又认识了一些新朋友,然后自己不断钻研,“泡”图书馆,慢慢地就成了社会精英。哈佛大学教的东西叫作“教小鸟飞”。小鸟迟早是会飞的,哈佛大学把小鸟飞的过程解构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好了,你现在按照我这个来,结果小鸟在哈佛大学“学会”飞了。基本上,现在大环境下的教育方式都是教小鸟飞式的。
樊登还举了牛顿、爱因斯坦以及自己的例子,就为了证明上大学的作用不如会阅读的作用大。
读完樊登的这篇文章,我一方面觉得有点道理,另一方面又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对劲,照他这么说,大家都不用上大学了呗?虽然我现在在大学里学的东西的确没记住多少了,可我还是觉得上大学很有必要。
既然这个案例是从《反脆弱》这本书里引用的,那我不如就找找它的源头,看看原书的作者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就这样,我又从微信读书上找到了《反脆弱》这本书,并且开始阅读。
我很少对这样的理论性书籍产生比较好的第一印象,但是这本书在我翻开的第一页就给我一种非常不错的感觉,因为它没有传统书籍目录部分,取而代之的是“章节概要与阅读导图”。
每一卷包含了哪几章?每一章主要介绍了哪些概念?都在这一部分进行了简要的概述,让读者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这本书的逻辑框架。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棒的阅读体验,可以让读者自由选择先阅读哪一部分或者只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而真正让我爱上这本书的,是作者在前言《如何爱上风》中写的第一句话: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这句话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心,我没有再继续往下读,而是反复在心里品味这句话,沉思了很久很久。
多么有哲理的一句话呀!
就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道理,却比水舟的言论更打动人心。
而且不同的人对于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我从中得到的启发就是:如果我们自身的能量很小,那么就会承受不住各种外来的暴击,可是如果我们自身的能量很强大,外界无论怎样的腥风血雨,都只会使我们更强大。
有时候我们喜欢上一本书,常常是因为它封面或腰封上的一句话,突然打动了我们的心弦,那么你有没有和我一样,因为一句话喜欢上一本书呢?不如一起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