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如何快速读完一本书并用出来

盛雄的第48篇原创文章 

标签:学习方法

现代人工作越来越忙。

安静地看一本书也成了奢侈。

为了节省时间,我学习了市面上能找到的各种速读方法。

常规的速读方法,聚焦在读书的速度上。

比如打开一页书,眼睛在页面上Z字形扫视,不能在心中读出文字,以免影响阅读速度。

我曾经练习过这种方法,坦白说,这样看书:

1、失去了阅读的乐趣。

2、刚刚看完就忘掉了99%的内容,几天过后基本全部忘记。

最近,我终于找到一种方法,能够满足既快速阅读,又印象深刻的目的,让速读真的成为速读,分享给朋友们。

01 新快速阅读法

要想真正地学会速读,就需要知道速读的目的。

我们想要快速地读完一本书,是真的只想读完这本书吗?

当然不是,如果读一本书,就像我们无聊的逛微博或者上网一样,那还不如去看电影,更放松。

因此,速读一本书的前提是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15分钟速读法:

第一步:问自己看这本书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把它写下来,耗时1分钟。

第二步:浏览一下文章目录,书的封面、推荐序、序言等,3分钟。

第三步:找一张白纸,画一个横纵坐标,在横坐标上将书的页码大致分成5-6段,将页码写在横坐标上,在坐标轴右侧写下对作者的大致印象,2分钟。

第四步:翻开书上对应的这几页,将小标题、页面中的关键词写在对应的纵线上,可以画一些红色的小旗子,代表路标,耗时4分钟。

第五步:带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目录和刚刚画的坐标图,猜想问题可能在哪一章,翻开那一章进行阅读,找到问题的答案,耗时5分钟。

一共只耗时15分钟,却可以把一本书读完,并且留下深刻印象,达到快速高效阅读的目的。

02 为什么这样读书不会忘?

测试过这个方法后,确实印象很深,为什么呢?

面对快速读书这样一个难题,大部分的思路都是提高输入效率,也就是一目十行,让眼睛快速输入足够的信息。然而这个方法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考虑到处理速度。快速的眼球运动看似读了很多书,实际上大脑根本来不及处理。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把一本书看一遍,妄图背下来。而到考场时却两眼一抹黑,什么也记不住。这就是快速看书却低效的原因。

因为快速看书虽然能提高输入速度,但是衡量我们阅读一本书效果好坏的却是我们收获了多少。

因此,新的阅读方法是以减少输入量,提高阅读后的记忆量为目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进行了三个环节的优化:

1、阅读目录和序言,这是把书的框架读了一遍,对书形成整体记忆。因为目录和序言文字不会太多,所以读后会有较深印象。

2、通过自己画的阅读地图,把全书的关键词又看了一遍,将书读了第二遍,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会让记忆力更加牢固。

3、带着阅读此书的目的,翻到对应的章节进行阅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是阅读的第三遍,会形成强化记忆。同时,带着问题阅读,效率会更高。

举个例子,现在闭上眼,想一下你现在所处环境中蓝色的物体有多少,然后睁开眼再看一下,是不是之前忘了很多熟悉的物体?这就是有目标和无目标的区别,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找到对应的物体。

15分钟的快速阅读就结束了,为了加强记忆,可以写一下阅读此书时的问题,记录看完此书后找到的答案,过一个星期再看一次,记忆应该就非常深刻了。

最后的话

市面上的阅读方法很多,之前学了一目十行法,快速翻书法,感觉并没有什么用。

快速看书实际上是记不住的,关键的原因在于没有目的。

看书只是为了解决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一本书能解决一个问题就已经物有所值。

所以带着问题阅读,去书中找到答案的方法,更适合快速阅读。

短短15分钟,我们不需要看完一本书的全部,而是看需要阅读的部分就好。既快速,又印象深刻,这是快速阅读的正道。

笛卡尔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希望我们都能通过书籍,找到愿意交谈的人,快速地提升自己。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 列夫·托尔斯泰


- END -

作者盛雄介绍:

人生运营系统践行者

上海交大MBA&MEM

专注于消费品市场运营十二年

互联网公司市场总监

关注我,持续改变,做更好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