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昨天的文字,回答了自己的问题,我到底是为了谁在写。
去搜索发现小惊喜,竟然找到和菜头39岁生日写给自己的一篇文章。他说自己早已和大多数人隔开岔道活在了不同的世界里,试问人的一生忙忙碌碌追寻的是什么呢?城里有房,房里有厅,厅里有沙发,沙发对面开着电视。
读完后不敢细想。
我想到了李笑来早说过一个概念,重力加速度。他一直有一个他自己的观点,年轻人不要买房子。
读完和菜头的这篇文字,再去想李笑来的观点,觉得他们两个说的从更根本上来说,好像是同一个道理。
你想探索,挑战你自己,想去突破边界探索新世界,就应该轻装上阵,最好没有行李。
因为我觉得和菜头那一篇文字里有意提到他和三个好友约好欧洲行,大家机场见面,发现都没有什么行李,他说,如果不是这样的共识,他们根本抽不出时间旅行。需要什么,就当地买好了。
写字的人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忘记了你有观众,你可能会更专注自己的内心。当你专注,你不在意是表演,就回到了真实,真实朴素,首先能打动自己。
和菜头说的探索自己也探索世界,发现自己和别人分开的世界为什么,自己和别人的世界分别是什么,如果我们也想有这样对生命的了悟,触碰你的真实,你的人生底色,最好的方法也是写字。
我想起来最早在微博,关注了六六,还有萧秋水,那时候也喜欢评论转发。有一次我有困惑,给六六写了很长的一篇留言,写了很久,最终因为担心太多,没有发出去。偶然会想起来一个场景,某个电影里的主人公,那一封写了撕掉,再写再撕掉的信。就算心中早藏有千言,想要写给一个人,但写完后,你停下问自己,会有多少种可能呢,你在意的和别人感受的会一样吗?所以最终一定不会寄出。
现在想起,当时困惑的,无非也是想要从她那里得到一些指点。那时候,发现自己竟然不会找答案。现在早已不同了,一样还会遇到困惑,看不清方向,但是我知道只要我静下来,只要我投入时间观察自己,就知道该往哪里走。
后来和萧秋水互动,问过她怎么带孩子一起读故事,背古诗。偶尔被她一个人生活的勇气打动,她在文字里,断断续续写一些自己的经历,有感悟,打动我,也鼓舞着我。发现一个人原来可以这么自由。她晒过的书,大部分我会买来读,那时候她还要去各处讲培训课。第一次知道了互联网思维是什么,不管和自己有没有关系,发现学起来就可以让自己很快乐。
一直读她的公众号,但从来不会去想自己也要写。
14年左右,那时候和一群同样喜欢写字的人,共同在一个百度的聊天社群里,现在早没有了大家的消息,只知道那时候,写的最多的是心情日记。喜欢很多歌,最喜欢琢磨歌词。认为那些能写出好歌词的人,才是功力深厚的人。也喜欢改写一些诗词,但都不记得了,半行,一行,错落,任意排列,写对生活的敏感,写自己的小情绪。
是的,这些都是被后来的我极力否定不愿提及的。就像和菜头说,你要打,就要有打法,不能像他那样随心情写,不然写很多年,也才如现在这样取得一些微薄的成绩。
这些道理我都懂,可又是谁又如此执拗呢。
索性不管好了,关于写字,排列那些从不会写,写的不怎么样,到最后慢慢写的好,写的更好的人,会发现他们也都在说一个道理,终极秘诀,多写。
昨天有朋友写连岳,说他发现连岳写字也会遇到困惑,就像我们在写的每一个阶段都会与这些困扰不期而遇一样,连岳的那篇文章是《我们要重复得足够多次,意义才会显现》,说他每年年初都会给自己计划,读100本书,写300篇文章。读一本,写一篇,很容易,可是读第十本,写第十篇的时候,一半的人就会放弃。他说自己,写到第100篇的时候,都会有深深疲惫感,总有特别难的几天,非得熬过去。
读完这一段对我的启发也很大。原来我一直都不孤单,做的人不管做的多不好,和只是看的人的体验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件事你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不妨先马上开始试一下再说,不管最终你会不会走下去,你都会因为试了之后,对这件事有更趋于真实的感知。
我甚至想,这应该也会让我们更了解与这个世界的真实规则。
简书首页有一天有一篇文章,读完后我心里很久不能平静。一个儿子用文字记录自己母亲生命的最后几十天。一篇文章4万字,一天一天,最后随着作者写出,或者是喊出,对母亲告别的话,好让母亲放心的走,我也唏嘘不已。
自从开始写字,再看一样的生活的也不同了。普通人就没有值得写的一生吗?前几天给奶奶往老家打电话,她告诉我,邻居杏奶奶去世了,每一次知道我回去,杏奶奶都会把她家的鸡下的蛋给奶奶送过去,我想写杏奶奶普通的一生。
还想到了以前的同事的老杜,给我很多帮助,热情,真实,爱踢毽子,也会带领我们一起抱怨老板,刚考过驾照就敢开车带领我们爬山路,车在半路上坡熄火,每到秋天都会准时给我们分他从老家树上摘来的苹果,偶然还会想不开,需要我们去劝他不要和办公室漂亮的谭姐姐闹别扭。就这样一个老杜,没有任何征兆离开了。
也许想写他们,并不会有具体的什么意义,但意义,是给自己还是给别人呢?
写到这里有点不想停下来。之前佛学有关的书,看不下去,按武志红的话来说,还没有展开欲望,展开生命力,就让我超脱,觉得没有力量,不能证明我存在。
很认同这些说法。我们总是会有很多想法,但是到底是生命的体验更重要,还是头脑的想法重要呢?想要领悟生命需要体验,而不是通过头脑思考。这是最近在读《幸福的三个真相》得到的答案。
你要做自己智力(即头脑想法)的观者,让你和你的头脑有清晰的距离,让体验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维度。
我也知道,在探索自己也探索世界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慢慢走。充满好奇和期待,开始重新留意生活里被自己习以为常的一切,爱看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想多抱一抱她们,停下来细心观察一朵花,一片云,尝试让自己慢下来,因为我好像有点明白了,一切,包括我自己,从来都在她该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