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轻时,去某个新华书店,遇见一个自称是老教授的老者,穿着一件深色的卡其布上衣,整个人灰扑扑地,对我说着之乎者也。吓得我落荒而逃,因为我脑海中立马出现了孔乙己写茴香豆的细节。我觉得他不合时宜不合时宜。
我想,所谓的不合时宜,大概是一种令我觉得是属于过去的思想言行。年轻人总是热辣辣地向往着光明的未来,总想打破了旧的枷锁往前奔。
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哪些是属于过去的思想言行?
全看个人对当下这个世界的理解。
我是中文系的出生,孔乙己的形象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烙印,我们一直努力在避免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成为抱守残缺的一类人。倚靠着一点点的文言的功底,从古书堆里面扒拉一些思想卖弄。
我们需要新鲜的思想来浇灌。
换言之,倘若我是研究IT的工科生,我想我一定会热辣辣地跟着他讨教中国古人的智慧。因为,这块天地对于我而言,完全是新鲜的。又或者我是外国人,刚学会汉语,那我一定会对这个老者顶礼膜拜的。
2
我以为的不合时宜,于是成为了别人的竞相追逐。全看承载这个思想言行的人是谁。
查理•芒格,可谓是万丈光芒,大家趋之若鹜。他的那本书《穷查理宝典》豆瓣得分8.9分(查百度),销量不低啊。然,读完书,你会发现,他全在拾取他人牙慧,很多来自于古罗马。古罗马说拉丁文的嘛,我们中国人能读懂拉丁文的,不多嘛。故而,我们觉得新鲜。
更重要的是,他是查理•芒格嘛,比尔盖茨的半生拍档。我们该是奔着这个去的。
无独有偶,我在油管上听了查理•芒格一段最近几年的公开演讲,嘿,他对我们中国的儒家文化击节赞赏,觉得这是一个新大陆。(大家自己去搜)
不晓得数年后,会不会又来一本畅销书,是关于儒家文化的。
3
这下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现象,凡是从世俗意义上不成功的人身上展现出来的思想言行,会有可能被别人认为不合时宜的。
不妨举例:一人三代都住在同一个城市,凭借卖豆腐成功上市。他说,他的成功全靠运气,大家拍手叫好!真心钦佩他。一人三代都住在同一个城市,凭借卖服装维持最低生活标准。她说,她们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那些外来的人,太要争强好胜了,不可理喻。大家绕道而行,真心嫌弃她的不合时宜。
上面这两个案例还代表另一个现象,所谓的不合时宜,其实就是躺倒在过去的辉煌上,试图获得当下人们对他的艳羡。
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呀。
因为,他们不晓得,这个时间的河流,实在是永远活泼泼地向前流着的呀。总有一些旧东西会消失,总有一些新东西会出现。
这方面做得好的,读库的老六,算一个。他每期的读库,会上新,会有三名新的作者出现。算是把握了时间的精髓之一。佩服。
故,我判断,他会越来越好。
4
总结一下哈,像我这等凡人,为避免自己成为不合时宜的人之一,至少要,每天舍掉一点过去给予我的荣耀,每天学习一点新东西,扩大自己的认知边界。
尽量让自己每天思考一点什么,这个要感谢简书平台,功德无量啊。譬如,像我这样的人,因为遇到了简书平台,就自自然然地开始思考一点什么了。
无论如何,不能不重视自己的生存的境遇,不要弄得让自己一日三餐都没有着落。至少让自己吃饱穿暖睡好。对啦,尤其是,不要弄得让自己每天对别人嗤之以鼻,哈哈哈。
随时随地,拥抱新生活,阿加莎•克里斯蒂说得多好呀,接受、欣赏。(《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