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宋 · 李清照
如今这位宋朝的女词人可火了,各大平台时不时会来一段介绍她生平趣事的文章,说她天天喝酒天天醉,说她不生孩子不传宗接代,说她结婚又离婚再结婚......,生活简直比现代女性还前卫。而她的词,在千百年后的今天,随处可见,比如:正在热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但李清照不愧是大词人,词的意境相当动人,就比如这首《永遇乐·落日熔金》,说的是元宵节,外头的热闹,和她在里头的百无聊奈,让人读来,万分不忍。
元宵节是个诗意的节日,大抵是“落日熔金”的美丽,竟衍生出了许多美好的诗词。
和李清照同一个朝代的大词人辛弃疾写的《青玉案-元夕》,是我最为喜欢的一首关于元宵节赏灯的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逛花灯,在泉州恍若南宋的临安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姐妹结伴而行,“宝马雕车香满路”;闹元宵,踩街,更是“一夜鱼龙舞”。
如果你有幸在转角遇到爱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便上演一出现实版的《陈三五娘》。
泉州的元宵有三大项目,一“逛”,逛花灯;二“闹”,闹元宵;三“吃”,吃元宵圆(上元圆)。吃完元宵圆,这个年也就圆满结束了。
既然元宵是个诗意的节日,逛花灯有诗,闹元宵有词,吃元宵圆也少不了诗词。
同样是南宋人,世人形容“体貌清莹,望之如神仙”的大音乐家、大诗人、大词人姜夔姜白石,我如此推崇,是因为他在诗词中给人无尽的美的联想和对现实的感叹,《暗香》《疏影》等作品(书名是不是很面熟?今人都喜欢借鉴古人的诗词也),真正的清空骚雅,曼妙唯美。瞧他写《遇上元佳节而书》: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在诗中,你能看到当年的上元佳节,一位美娇娘在旱船中舞蹈,周边荷花灯围绕,人们争相观看的情景,也看到了夜深细雨蒙蒙,卖汤圆的小贩还孤零零地在叫唤的景象。热闹和寂寞是如此和谐地冲击你的眼球,这便是现实中的社会。
不过,这也说明了,元宵节自古少不了吃汤圆(元宵圆)。
其实,描写元宵圆,我最喜欢的诗是清朝符曾的《上元竹枝词》: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多好吃呀!这是清朝的汤圆,而如今是怎样的呢?我来说说泉州的上元圆(元宵圆)吧。
香甜的白糖猪油红葱头裹着花生芝麻冬瓜糖和陈皮,用自来水淘洗像珍珠一样的糯米,我家美眉滴粉搓酥做的汤圆好吃,在清风朗月的正月十五将糯米碾成粉沾着水一筐筐滚元宵。
哈哈,我说得如此的长如此的别扭但愿你能看明白。
泉州的上元圆(元宵圆)有别于江南的汤圆,倒是和北方一样,用“滚”来完成元宵圆终极的制作。
最后再来一首姜白石的《咏元宵》: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诗中“珍品”二字,形容的就是元宵圆。
如此诗意的元宵节,当你端起一碗“珍品”,希望你能看到姜白石神仙般飘逸的身影,然后蘸着他的诗吃。像余光中在《等你,在雨中》写的:......,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草草啖盐说蜜,今天和大家一起吃了一碗诗意的元宵圆。文章和图片均为天心草(寸草天心)原创,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与“草草啖盐说蜜”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