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将至,电子请帖纷至沓来。看着一张张声情并茂的请帖却没有任何只言片语的言语邀请,仿佛如群发消息一样,没有了下文。我不知道是应该当作没看到,还是要送上真诚的祝福,到时去参加。我内心纠结,在微信输入栏里反反复复编辑回复话语,最后还是一片空白,不回吧!我不愿你对我的邀请是这般形式,至少打个电话或是电子请贴下手动输入些邀请我的意思!你这样给我的感觉像是要份子钱,每个人的钱都是自己努力赚来的,抱歉, 你这样的份子钱我不愿意掏。
“人情”最初的样子,本应仅是一种真诚的体贴,现在感觉是披上了要份子钱的外套,以一个正当的理由来集资。
但到最后却变成了一笔”债“,双方估算着彼此的用处和价值,让情谊逐渐在交易和偿还中消磨殆尽。
我在想如果我参加了这场婚礼,那以后我结婚,是不是也要因为份子钱要回来而去邀请你呢。我不喜欢凑数,不喜欢因为要回人情而邀请你,我希望我发出的请帖都是我内心想邀请的人 ,我们的关系足以让你不会以一些低级理由拒绝参加,我希望得到你真诚的祝福。这样的人情才走的有味道。
我们时常因为担心落下”不近人情“的口柄,我们不得不伪装自己去维持一个”会做人“的形象。但去参加的场面就像是多余的,因为没有你认识的人可以聊上只言片语,如此热闹的场面,你的内心却比任何时候都孤独,让人只觉得无比厌倦。
”为什么做人就不能够率性、直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