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说心理,通通没道理#
一次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初始访谈。
1. Sophie 骑自行车与汽车相撞,被初步评估为有自杀倾向,因此被强制要求有一位治疗师出评估报告。
青春期女孩、非自愿来访,自杀倾向提示可能很强的反叛——都表明来访会相当抗拒治疗。
Sophie对Paul的攻击和贬低,发生冲突时她要走Paul挽留,Sophie退缩…Paul都做出了回应,并且稳稳接住了,也做了很多自我暴露——接住情绪,让来访者感受到稳定,太棒了。
我也对自己的咨询师说过,有时候Ta像是一尊大佛,稳稳坐在那里,有时觉得很冷酷,但有时有觉得很安稳。
2. 在张力十足的气氛里,Paul还是做到了很多工作,了解到Sophie的人际关系、主要环境等现实层面的信息,没有被情绪/处理情绪带走,建立关系的同时,做了信息搜集的事儿。
Paul还非常清晰地介绍了设置。他用非结构化的方式,既说了设置,又不会感到生硬抗拒。还做了后续访谈的规划、家庭作业等,鼓励Sophie参与到治疗里,没有认同Sophie的不情愿,而是就像她一定会接受一样——这对非自愿来访者是很有力的邀请。
3. 初始访谈中有非常多的信息,非常零散的线头,感觉每一个都可以深入下去:母女关系、父女关系、父母关系、与教练的关系、同伴人际关系、事故始末、Sophie的敌意……但Paul都是碰一下就好,没有继续追问。
早期谈话的目标是搜集信息,避免过早地干预,更好地理解,才能更好地支持。我想到「均匀悬浮注意」,像一架直升机在上空盘旋,忍住想要下降的冲动,直到更好地理解Ta。
唯一一次我有印象的干预,是Paul对Sophie母亲打电话做出了一个解释,但Sophie没有接受,是一个过早的解释。
解释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咨询中解释的重点从来不在于是否正确、是否被接受,而是解释给出之后,来访者的反应,又帮助我们形成更多的对于Ta的、对咨访关系的、咨询进程的假设。
Paul这个解释很早,又是面对一个明显抗拒的个案,在我看来他蛮勇敢的。
面对攻击,自动化的反应可能是为自己辩解、证明自己关心、愤怒攻击回去…Paul示范了,稳稳地接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