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
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他们大多数都不把我当人看待。
在那些来看报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抱着强烈的兴趣。
我曾经试图同他们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土话。”
《毛泽东自述》
这段话是《毛泽东自述》书籍里的一段话,是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毛主席时,毛主席说的,当时他在做图书馆助理员时候的部分心境。
初看到这段话时,感觉内心波澜不大,觉得都是普通人会遇到的事情,当你能力低下的时候,其实,没有人会听你讲很多道理。
但是,后面了解到这是毛主席曾经有过的心境时,感觉甚是激励人心。
毛主席曾经也是作为普通人,平凡人走过来的。
所以,我们今天任何一个人,可能感觉自己平平无奇,但也不要因此就过快的下定论,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了。
01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从毛主席的自述里看到,毛主席曾经也迷茫过,更是遇到过多次的艰难苦楚,换做今天来说,很多苦楚可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其实,我们人生下来,很多时候就会处在一种迷茫中,用大部分时间迷茫,然后可能在几个瞬间就突然醒悟了,突然成长了。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各不同。所以,我们也不用怕迷茫,最重要的是,在迷茫的时候,你是怎么应对和突破迷茫期的。
来看看毛主席年轻时应对迷茫的做法:
毛主席当年从湘乡出来长沙,初期短短当了半年兵以后,以为革命已经过去了,于是选择继续再念书。
但他当时不知道如何鉴别学校的好坏,同时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专业,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事情。
当时很多学校都在开办,各地招生广告满天飞,毛主席的选择,完全是看到什么学校的广告吸引人,就选什么,完全没有具体的方向。
当时,毛泽东看到警政学校好像不错,准备投考,但在投考前,又看到一所制造肥皂的‘学校’,广告写着不收学费,还供膳食和给些津贴,同时还说制造肥皂是一件大大的造福社会,富国利民的好事。于是,①毛泽东转手就交了一元报名费。
这时候,毛泽东的一个学法律的朋友出来了,大大的跟他宣扬他所在的学校证法学堂,是如何如何的好,三年可以教完全部的法律课程,并且担保三年期满可以立即当官,②于是毛泽东又转手交了一元报名费。同时还写信给家里,跟家人描绘他将来当法律学家的美好图景,要家里给寄学费来。
但命运的车轮又一次出现了干扰,另一位在商业学校的朋友劝告毛泽东,国家正处在经济战争中,目前最需要能建设国家经济的经济学家了,于是,③毛泽东又交了1元报名费,报名商业中学。这次参加了考试,被学校录取也注册了。
毛泽东还没放弃,继续看招生的广告,他又看到一所公立高级的商业学校,还是政府主办的,有很多课程,他认为自己最好能成为一个商业专家,于是,④又付了一元报名了,在这所学校学习了一个月。
他发现进入到这所学校,麻烦的地方是,全部课程都是采用英语授课形式的,毛泽东根本听不懂,所以,他只能退学,又继续看广告了。
这次,毛泽东⑤又付了一元报名省立第一中学,参加了入学考试,以发榜时的名列第一名,进入学校就读。
学校很大,也有很多学生,他还从一位国文教员那里得到一部,乾隆皇帝的谕旨和御批。他读了这部《御批通鉴辑览》以后,得出结论:
还不如独自看书学习。
于是,他在这所省立中学,学习了六个月就主动退学了。
退学以后,毛泽东⑥给自己订立了一个自学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读书。
就这样,每天从早晨图书馆开门就进去,中午只休息片刻,一直在图书馆阅读书籍直到闭馆。他坚持了半年时间。
半年时间里,他阅读了很多书籍,包括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各种外国文学著作,讲伦理的,讲法律的,各种诗歌小说故事集等等。
因为他住在湘乡会馆,当时经常遇到学生和士兵吵架甚至发展成武斗的情况,他不能在那里住下去了,只能离开,半年的时间里,他没有工作,钱也没有了,家里因为他不去学校读书也不给他提供生活费用了。
他那时候差不多就决定好了,他最适合去教书。于是又去留意广告信息了。
这时,湖南师范学校的广告吸引了他:不收学费,膳宿费用低,还有两个朋友也一直鼓励他投考,顺便帮他们准备入学的作文考试。
⑦终于确定进入这所学校就读。
因为他确定自己想做什么了,明确了自己在这所学校学习的意图。
所以,纵使学校的很多规则,他还是不赞成,同时导致严重的偏科(也不影响整体的高分),他还是在这所学校当了5年的学生,拿到了毕业文凭。、
他的政治思想也是在这里才慢慢形成。
看到毛主席经历过的这些过程经历,书里短短几行文字的描述,但其中他内心肯定也会有煎熬和不确定感存在的。
瞬间也让人充满干劲,觉得自己之前报过的所有课程和走过的各种迷茫阶段,也都不会白走了。
02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只能多方尝试
毛主席不确定自己要选择什么学校,要学习什么专业,以后出来要做什么,他经历了不断地试错,多方选择的过程。
其实,他是勇于追随自己内心的想法的,看到什么感兴趣就选择什么,觉得什么有益社会,就做什么,看似盲目,实则,他一直在遵循心中的理想去做出选择。
就好比,我知道我要去的方向,但是摆在面前的有很多条道路,其中只有一条路是适合自己的,能通往这个方向的终点,其它道路都是各种阻隔,或者只适合别人,自己走是行不通的。
在不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某一条走走,遇到盲路,再重新走第二条路,直到找到那条适合自己的路。
我们大部分人其实都是这样的,一开始,很少有人有那么好的运气,一选择就能碰到适合自己的道路,都是要经历一些迷茫盲目的道路选择。
然而,可能有些人,选择了一条不适合自己的道路,走着走着可能方向就要偏了,但他感觉他无法舍弃已经拥有的,无法舍弃走过的道路成本,没有勇气再重新走一条道路,可能方向错了,就一直错下去了。
我们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能内心知道自己,选择的方向不对了,还要继续走下去,走下去的同时,又在自我欺骗中抱怨,为何我一直走不到那个,我想要的方向。
虽然我们每个人觉醒的时期都不同,但觉醒的早,就有更多试错成本,有更多时间来更正自己修正自己的道路。
我们这一生中,短短三万天,都是要不断去审视自己的过程,不能等到嗷嗷老矣,插着呼吸机时,才真正清醒过来,那时候,你只能躺在床上,除了让心电图异常,根本做不了什么了。
所以,趁年轻,趁还有很多机会,勇于追随自己内心而活,才是自己最大的人生意义。
我们都要做到勇敢选择,而不盲目,评估好自身条件,最大化利用好时间,最好一次选择就是合适的道路。
迷茫不可怕,在迷茫中,找寻方法和突破潜能,才是最珍贵的,也是给现在迷茫的自己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