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喜好=专业?
和室友聊天,聊到了一个话题,关于大学选专业的问题。
她说,要是换一个专业,我可能会比现在过得更充实,不至于每天都无所事事。关于她换专业之后是否会更好,我不做点评,但如果选一个自己热爱的专业,确实会更有奔头。
高考之后,面临的便是填志愿时专业的选择。绝大多数人,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或近些年来的热门行业选择的专业。
就像我,单纯地喜欢数学,就选了理学类的专业,可实际上我真的不想和公式打交道,也不喜欢推理演算。对于我目前的专业,无所谓喜欢或不喜欢,但如果再选一次,我肯定不会选它,如此说来,我应该是不喜欢它的。
认真地想说,要是在高中,能开一门课叫做“专业指导”。唔,也许会更好吧。若要是真的开设了,或许它会演变成,大学里的一门课叫做“就业指导”。若形式重于内容,那还是不要了吧。
2. 读书读啥子么?
有一次,和一个姐姐聊天,她在北京一所985读博士。她说,读大学时,要弄懂这两个问题。一是你读的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二是读了这个专业后你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听完她的话,我只想说,这大学是白读了。
我到研究生才弄懂这两个问题,确切来说,还没有彻底地懂......
那我读了啥?读书,读什么呢?学着长大嘛?
读了十九年书,从小学到研究生,生命里五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我一直都认为读书很有用,且不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起码它能拓宽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学会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至于浑浑噩噩过一辈子。
最重要的是,拥有自己的思想,这一点很重要。所谓有自己的思想,就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会人云亦云,看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 成绩好=人品好?
前两天,和几个朋友出去吃烧烤,聊到了就业问题。同级的专硕今年毕业,很多人找的工作都还不错,可里头有些人的人品,还真是不咋滴。
很多时候都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成绩好的人自带光环。
比如,一个名牌大学出来的人,我们潜意识都会认为他各方面都很好。可实际上,成绩好不代表人品好,很多东西和成绩、学历是不挂钩的。
只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得我们在没有接触某人时,都会以他所带的标签去认识他。
4. 读书多就该事事都明白?
讲真,这是一个误区!误区!就好如,有人说,博士,把书都读尽了,肯定是万事通,没有啥是他不知道的。原先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当我读了研究生之后,才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此。
博士,只是在某一个领域耕耘,在那个领域里,比别人知道得更多更深一些罢了。
研究生,也不是个个都搞科研,有的人,还真是混学历的,比如说我!!!
所以,真不是读书多就事事都明白的。
最讨厌别人说,你读的书多,道理懂得多,你就该怎么怎么样?!我真想怼他,我读书多就非得知道这些!哼,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