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妈妈和多多来到游乐场,孩子很少,但有一个小哥哥不离多多左右,想和多多玩。
多多已经两岁三个月,小男孩十分照顾他,看他骑着小车到转弯处或前方有障碍物时,小男孩都会加快步伐,抢先跑到危险的地方。当多多停下车,要去玩其他设施时,小哥哥问他:“我可以玩你的小车吗?”
多多一巴掌打在小男孩脸上!小男孩难受的“哎”了一声。这个妈妈立刻告诉多多:“这是粗野的行为,请你向小哥哥道歉。”多多说:“对不起。”妈妈说:“如果不想给小哥哥玩,你可以说’不’。”
过一会儿,多多又骑上小车,回头一看小哥哥没追来,就停下来看着小哥哥。
小哥哥其实早已原谅了多多,他刚向多多跑了两步,楼上的妈妈喊他了,他立刻转身跑向妈妈的方向。多多追了几步,发现追不上,坐在地上伤心的哇哇大哭。
妈妈跑过去抱起他,他伤心的用小拳头打着妈妈,妈妈给他解释了小哥哥走的原因,并说:“小哥哥喜欢你,老师也喜欢你,你心情不好,想哭就哭吧!”然后抱着他走来走去,过了好久他才慢慢安静下来,又去骑小车了。
事情讲完了,看完很多妈妈会发现这是自己带宝宝的过程中出现的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在这平凡的事件当中却蕴含着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孩子成长的秘密!包括我!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说
正常儿童有两个优秀的品行:大孩子照顾小孩子,不打小孩子;小孩子打大孩子,大孩子不还手,不记恨。这不是教育出的道德品质,而是生命成长之后的正常状态,好像一个走过来的生命,转身在看身后尚未走来的生命而自然产生的全然的理解。
你曾经有没有误解过?反正我当时就归咎于是人家家长教得好(尴尬)。
另外孙老师还说到这个事件当中还体现了孩子一系列的正常心理状态:多多受到关爱和帮助还没有什么感觉,但他简单的建立起一种安全感和秩序感;他不愿意时就用打对方来表达;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对大小孩产生了一种朦胧的依恋,他对待小孩的离去感到痛苦,这个痛苦的消解需要时间。
小哥哥自然地照顾多多,同时试着去满足自己的愿望;被多多打时他并不生气;受到多多拒绝时也并不难过;事实上,小哥哥在这个过程中能得到的发展和果实正是在后面,可惜被她妈妈意外的打断了。
我们经常讲对孩子做到有效陪伴,用心观察孩子更是不可少,因为谁知道有多少个宝贵的瞬间就这样被打断了!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