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善治夯实“中国之治”》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乎国家稳定与百姓福祉。新中国成立 75 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 “基层善治” 持续夯实 “中国之治”。
党的基层组织是群众的“主心骨”。在上海市长宁区,“凝聚力工程” 成为基层党建的响亮品牌。从华阳路街道党工委的 “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 行动,到虹桥人才公寓党支部为住户协调开通短驳班车,“凝聚力工程” 始终发挥着党建引领作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把民生实事办好,让党的基层组织成为群众的坚强依靠。新时代以来,各地以 “网格化党建” 延伸党组织触角,以 “区域化党建” 推动联建共建,建立党员干部下沉长效机制,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商圈楼宇,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充分彰显,为基层善治筑牢坚实根基。
一条热线,激发群众热情,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走深走实。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红霞路社区旧改中,面对“难啃的硬骨头”,社区党委不遮掩、不推责,接诉即办,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干部的实干赢得了群众认可,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久爱红霞” 旧改议事平台让群众的事情群众商量着办,难题得以就地解决,交出了旧改签约的优异答卷。在北京,“接诉即办” 深入人心,“朝阳群众”“西城大妈” 等群防群治队伍活跃在基层治理一线。天津 “小巷管家”、浙江 “红枫义警” 等也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注入活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活力不断迸发,干群同心、人人尽责的奋斗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纸民约,涵养文明乡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周营二村以村规民约管人管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五条民约到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新民约,体现了自治的智慧、法治的精神和德治的文明。村里为75 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传递敬老孝亲的温情,带动年轻人为老人和五保户送温暖。各地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完善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为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以基层善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让“中国之治” 的基石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