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屯乡党委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按照“强基固本”十大行动工作要求,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党建创新引领市域社会治理向现代化迈进。
一、强化组织建设,提升组织活力
一是“两委”换届选出好班子。2021年村“两委”换届后,柳林屯乡选出新一届村“两委”干部117名,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4岁,较上届下降6岁。全乡23名村党组织书记中,50岁以下18名,占78.3%;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23名,占100%;大专及以上学历20人,占86.9%;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为100%。柳林屯乡新选任“两委”班子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为搭班子、拓思路、谋发展、优化社会治理提供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将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五级责任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认真落实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主体责任”。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中共柳林乡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乡党委、党委成员和各支部建立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台账,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量化分解,明确了工作任务、完成时限、责任单位。通过组织全乡23个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签订“五不”承诺书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农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规范村党员干部日常行为。
三是创新“党建+”模式。不断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路子。举办“三比一争”、“乡村振兴”专题擂台赛,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履职本领,持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其中范台村村规民约入选省优秀村规民约汇编,道德积分、功德榜、好人好事宣传栏在各村广泛推广;建立村级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利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组织开展“五星文明户”“好婆媳”“好媳妇”等创评活动,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厚植优秀文化,弘扬文明乡风
一是用好红色资源,筑牢红色高地。故意村党支部是栾城第一个党支部,柳林屯乡党委充分挖掘红色历史,建成了故意村党支部历史陈列馆,打造出党员群众开展党性教育、了解党史村史的红色教育基地。党支部历史陈列馆的打造也让故意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的精神面貌发展了质的变化,逐步形成了“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在疫情防控、违建拆除、防火禁烧等工作中,党员群众心相聚、力相合,不断攻坚克难,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了社会治理的动力。
二是打造四馆两室,建设幸福乡村。在夏凉村精心打造了“四馆两室”,实现了全村从小到老,从男到女都有适宜的学习、锻炼和娱乐的活动场所,做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加强了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充分激发了乡村文化凝聚民心、汇聚力量、传递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一系列丰富多彩并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极大地满足了村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开阔了村民们展示自我的舞台。不仅增加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弘扬了社会新风尚,还促进了全村凝聚力和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的不断跃升。
三是创建成方连片,擦亮振兴底色。坚持以“十大行动”目标为基础,按照“统筹规划、规范美观,节约成本、综合利用”的原则,每年平均每村投入不少于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党建阵地建设,营造浓厚党建氛围。实施村庄美化行动,清理道路两侧垃圾杂物1.2万余方,“永远跟党走”等宣传标语、“三会一课”“四二一”等党建制度上墙,对村党员活动室、综合服务站进行修缮、扩建。党建阵地强化后,引导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民间组织依托党的阵地开展工作,群众有事到支部的观念深入人心,营造了浓厚的党建氛围,擦亮了基层治理底色。
三、引导党员示范,凝聚服务合力
一是做好“调解员”。深化“三治融合”,增强社会治理效能。柳林屯乡坚持将自治、法治、德治三者有机结合形成社会治理的合力,道德评议会是东李庄村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载体,是深化德治、提升村民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评议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既可以谈身边人、身边事,又可以提出问题,进而想办法解决问题,为基层治理注入了群众力量。通过“每月一评一议”,落实党员主动上门服务摸排风险机制,协调处理家庭邻里矛盾纠纷,潜在的风险及时得到化解,让干部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增强了治理效能,涵养了文明乡风。
二是做好“服务员”。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党员走上服务群众第一线,带头开展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农村改厕等中心工作,形成“支部联党员、党员联群众”良好局面;党员模范带头,彰显担当作为。在拆违和征地工作中,党员干部分片包户,层层传导责任,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提前一个月完成北五里铺77宗、22.4万平方米拆违任务;5天完成河北传媒学院项目95%的土地收储任务,20天完成附着物清理,190余亩的收储任务如期完成;新开街北延项目征地工作顺利推进,现已将管网铺设完毕。
三是做好“联络员”。一方面,畅通联系群众渠道,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干群夜谈会”和“两会一团”等载体架牢党群沟通的“连心桥”,为了解民情、反映民意、解决民忧打下制度基础。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党员“1+10”网格化联系服务制度,提升治理效能。柳林屯乡设置网格员1017人,其中党员人数662人,占网格员总数的65%,村民代表人数115人,入党积极分子180人,志愿者60人,联系服务群众总户数10394户。形成了“一张大网、网中划格、按格设岗、人在岗中行、事在岗中办”网格全覆盖模式,真正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落实到位。
四、突出党旗引领,强化致富能力
一是蹚出“特色出路”。柳林屯乡实施“三步走”战略培育壮大富硒特色产业。第一步,抓主体。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推行“党组织+供销社+合作社”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成立了我区第一家建在新社会经济组织中的党支部,提升了合作社的管理水平。第二步,建集群。坚持党委领导、市场运作、资源整合、合作共赢原则,不断完善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形成以富硒紫麦规模化种植为基础、合作联营为纽带、育产研销全链条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三步,打品牌。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建成了“粮头食尾”富硒紫麦全产业链,开发出紫麦酒、紫麦面粉等多种产品,目前,合作社已发展到3乡2镇26个自然村,社员405户,流转土地2000余亩,每年为村民增收300余万元,促进了村民多渠道增收。
二是凝聚“人才力量”。柳林屯乡着力挖掘培养高素质带头人,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针对部分村“两委”干部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鲜事物不快的问题,我们坚持走出去,解放思想、开拓视野,通过“两会一团”出谋划策,理清思路,充分利用“省级万人示范培训”平台提升素质、增长才干,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适应市场、领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东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凇是一位“80”后的回乡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抓制度、建班子、强队伍、增活力。借鉴试点村的先进经验做法,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村内耕地300余亩,引进种植五味子、半夏等中药材。目前已与神威药业达成合作,增强了群众增收致富后劲。
三是实现“融合发展”。为更好地增强乡村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让人民群众能够依托产业发展,持续增收致富。乡党委多次召开专门会议,明确了抓党建促产业振兴的主体责任,制定了相关考核制度,通过“书记抓、抓书记”,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先锋作用,推动土地流转入股企业、规范农村集体资产承包合同、鼓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实现村级集体收入10万以下“达标清零”。同时坚持“一村一品”,不断做大做强生态观光农业。北屯香菇,乔家庄黄桃,范台草莓、柳林屯蔬菜等,实现了从最初的“阳春草莓采摘节”到现在全年全域不间断的四季采摘,逐步形成了区域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户增收。
下一步,柳林屯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党的组织路线为指导,以“凸显特色,打造亮点,提升水平,巩固成果”为目标,进一步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美好图景,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