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个老人、1对父母、1个孩子的结构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被称作“小皇帝”。他们不仅在精神上是整个家庭的重心,在消费上更是能够起到主导作用。
那么,在他人眼里锦衣玉食的小皇帝,到底是被溺爱还是被严格管教?相比城市儿童,农村儿童母乳喂养时间更长,为什么却长得更慢?给孩子吃什么,到底谁说了算?《喂养中国小皇帝》这本书进行了讨论。
90年代的中国,发生了很多变革。“中国社会饮食消费格局”调查项目的9位人类学家,在中国的不同城镇进行了田野调查,以食物为切入点,讲述了经济改革以来饮食的变化,以及这些表层变化背后的意识形态迁移。这些研究报告经过整理,就形成了《喂养中国小皇帝》这本书。
01奶粉的兴起和城乡喂养差异
有那么一段时间,母乳喂养率一路走低,城市尤为突出。尤其是进口奶粉,更是俘获了妈妈们的心。在很多人眼里,奶粉比母乳的营养成分更丰富,也更全面。人们普遍认为,喝奶粉长大的孩子,一定会比喝母乳长大的孩子更加聪明、健康。经过十几年提倡母乳,现在这种观念总算是有所收敛。
在农村,更多人选择母乳喂养,而且喂养的时间也要更长。但是调查表明,农村儿童的身高普遍要低于城市儿童的水平,营养不良和智力发育迟缓的几率也大大高于城市儿童。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城乡儿童的身高差异并不出现在哺乳期,而是出现在“断奶期”。农村的儿童在断奶后,吃的是“稀粥”加蔬菜。这种听起来很有营养的“米汤”,实际上热量极低,完全不能满足儿童生长所需的营养。造成了农村儿童发育迟缓。
02来自同龄人的饮食压力
书里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小女孩讲述了一次自己被“胁迫”购买零食的经历。“曾经有一个同学带了一个新大陆牌的冰淇淋到学校,我说,“我以前从来没看过这种冰淇淋。”她说市场上早就有这个牌子了,它是最出名的牌子——你怎么会不知道呢?放学以后我就去买了一个。虽然挺好吃的,但那时是冬天,我牙齿都冻疼了。”她说,我不得不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不然跟同学说话的时候插不上话。
为了获得友情,稳定关系,孩子们争相攀比,购买零食。可以说,“零食圈”就是孩子们社交圈的缩影。同样,父亲正在监狱服刑的赵笠,常常会买很多不同的零食分给同学,他认为,通过这种手段可以赢得稳定的同学关系,从而忽视他的家庭背景。
03传统、市场和国家政策,究竟哪只手主导了孩子的饮食?
育儿本该是一个家庭的自由,但是儿童市场这块大蛋糕着实诱人,无数市场营销者盯紧了它做文章。传统文化、国家政策和市场营销三种力量的角逐,让父母们感到困惑和迷茫。曾经有个母亲带6个月大的儿子回家探亲。到了晚上,孩子开始大哭,哭声持续了整个晚上。家里就形成了好几种不同派别的观点。
孩子的外祖母认为是母乳不足,导致孩子饿了,建议去当地的寺庙上香,并给一个当地的女神供奉食品。她的嫂子建议给孩子断奶,然后喂奶粉和米粥,还推荐了一种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奶粉,她相信那是最好的奶粉品牌。但是孩子的父亲和外祖父都反对断奶。可他们的意见也不一样。孩子的父亲认为,儿子是因为在火车上吃了过期的方面便生病了,建议去看西医。而外祖父却主张用中医的方法治疗。一时间,事情陷入了僵局,究竟听谁的,真的是难以决定。
可以说,传统文化、国家政策和市场营销三只手此消彼长的力量角逐将会一直伴随孩子长大。那么家长的独立判断对于孩子非常重要,增加自己的知识,提高科学喂养能力,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