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007不写就出局社群后,边带孩子边工作情况下,我竟也憋出了15篇文章。为什么写作?我渴望用键盘梳理大脑的思绪,帮助自己更好地思考。然而,文思如涌,下笔铿锵有力,对我只是传说。经常脑袋塞着干草,极度卡壳,哎!最近交作业时,常盯着电脑屏幕半天,却敲不出什么有营养的文字。
写不出来就说拜拜?那就亏大了。我发现,只要或挤或编写任何一篇想学习主题的文章。大脑会不知觉加深印象,更能学以致用。难怪写作被众多大咖列为最低成本提高思考的方法。为了提高思考,倒逼输入,得持续写下去!
那有没有办法能帮助自己能流畅写作吗?本周阅读了孙易新老师《思维导图应用宝典》,深以为思维导图法是提升写作力的好方法。跟大家一起分享。
孙易新是英国博赞中心全球第一位华人讲师,台湾地区负责人。除了本书,还出版《心智图法:理论与应用》,《心智图写作秘典》。通过对比查看评论近十本思维导图的书,最终敲定先阅读《思维导图应用宝典》,作为思维导图入门书籍。我阅读Kindle电子书,总计3880页,阅读时长五小时。
我将从三个角度来展开此篇读后感。
一为什么思维导图能提升写作?
二-三 如何通过思维导图提升输入和输出?方法是什么?
四. 什么是思维导图,如何绘制?
一.为什么思维导图能提升写作?
写作是什么?写作是一种表达,是输出。流程是先输入,再处理,最后输出。
写不出来,或许输入不够?于是,我订阅得到N个专栏,购买每日听本书,听了一块听听饭团开讲N个讲座。
有效果吗?有!我成功地将自己整得焦虑不安,对知识囫囵吞枣,只有广度,没有深度,后来以致于打开手机都有点害怕,哎,之前囤书,现在囤课,简直对自己是无休止的折磨。
或许处理方式不对?纯粹做知识的搬运工,单纯条列式地记录,处于低水平勤历,费力不讨好。
最后输出方式有问题?写作有流程,先列提纲,再动笔。第一步:想清楚你想说什么。但往往列出数条线条提纲,书写时却总是卡壳,不知道如何启承转合。
书剑飘零在一块听听上分享道:
这是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积极地囤课,却消极听课。我们面临的知识呈现三种特点,一是繁杂化,每天打开手机,得到专栏,微信分享,喜马拉雅课程,各种各样的知识扑面而来。二是碎片化。这听一点,那看一点,蜻蜓点水,零零星星,没有理清知识的底支逻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零碎的知识是没有战斗力的。为什么石墨和钻石不一样?关键在于结构整体性能。三是,音频化。迎合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付费知识大多以音频形式呈现。听得爽,忘得快。轻而易举输入了,提取会更困难。经常听了一天课程,却啥也想不起来。繁杂化碎片化音频化,使得我们一直处于低水平勤奋,始终欣赏别人的风景,有时候闪现的一点收获,却只充当知识搬运工角色罢了。
这跟我们的学习方式有关系。
罗胖说,知识是盛开的花朵,从你眼前飘过,你必须学会缝合,才能让它成为你的。
李笑来说,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看两点,一是看他的操作系统有多少必要正确清晰的概念。二是看他的操作系统里,那些必要正确清晰的概念之间,有多少必要正确清晰的关联。
古典说,写作就是网状的思考,做成树状结构,用线性语言表达出来。
怎么缝合知识?怎么来建立概念的联系?怎么来网状思考?
很简单,表达一次.我们可以写作,演讲。但无论写作还是演讲,我们都可以借助强大的思维导图法进行梳理。
思维导图是治愈学习焦虑的一剂良药,提升认知升级的好工具。第一,化繁为简。提炼知识,让知识变得简约而不简单。第二,化碎片为整体。整体化思维,提升认知层次。原来我们盲人摸象,一点点拼凑对大象的认识。现在我们居高临下。第三,化音频为多感官协同操作。原来只是单纯地听。现如能同步做思维导图,我们既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大脑思考,最后绘制思维导图,提升学习效率。
用思维导图,变输入学习为输出式学习。运用思维导图法,大脑开启主动学习思考模式,而非消极被动吸收,它会先掌握整体概念,再慢慢了解细节之间的关系。我们从知识的搬运工升级为知识的加工者。普通水平的读书,就只知道某本书说了什么,高段位的读书,则是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提炼总结,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转达。
二.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升输入(阅读,听课,演讲)
阅读
《人人都能用英语》阅读理解一章中提到,
读第一句(标识S1),任务:“这句话在说什么?”(标识M1);
读第二句(标识S2),任务:这句话在说什么?(标识M2);M1和M2之间的关系(标识R1-2);
M1和M2之间的关系,大抵上分为两种:
M2支持M1。这时,M2往往可能从三个角度之一(或者三个角度组合使用)去解释M1——What?(举例、阐述)Why?(因果、比较、分类、目的) How?(方式、手段、步骤)
M1与M2共同支持另外一个句子。这时,M1与M2之间可能的关系分别是:并列、递进、转折。
如果,M1、M2、R1~2都已知,那么即意味着说真正的“阅读理解”就已经全部完成。
同样的道理,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不仅要能够概括出第一段的大意(标记为MP1 ),然后还要再概括出第二段的大意(标记为MP2),最后还一定要弄清楚二段之间的关系(标记为RP1~2).
理解每句话之间、每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处理段落还有另外一个任务——概括。
思维导图的绘制不就逼着你真正完成阅读理解吗?没有理解句与句关系,段落与段落关系,提炼关键词,也做不出来对应文章的思维导图。阅读能力好的人,会利用文章结构理解,找出文章中的主要论点,并能够从结构中归纳整理文章里的细节,摘录重要的关键词。
我们阅读文章后,可以尝试用“三个关键词”和“一句话”来总结全文。经常习练关键词,可培养阅读敏感度,概括总结可令你对文章高屋建瓴;最后将这些关键词铺陈在一张思维导图上。如此一来,内容就变成一种“影像”深植在脑袋中。往后复习时,也可迅速浏览导图复述,协助记忆与复习。当我们检视思维导图和关键词时,还可以推敲其中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
李笑来说,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必然会存在于某本书中。读书是一个提炼重要内容的过程。要求自己用思维导图来梳理一本书,你就会先主动看目录,研究目录,分析一本书的结构。
阅读与写作,互为逆向认知工程。在阅读过程中,你也可以反问自己,如果你是作者,会写出哪些重点?将你的想法以重点摘要的思维导图方式列出来,并与作者观点比对。思想的碰撞,会带来启发,而我们读书,不就为了那点启发吗?启发,是改变优化生活的源头。
听课
听讲时,哪些内容是需要记录的重点?一般而言,除了人、事、时、地、物( 5W1H),与时间顺序有关的信息,因果关系 的原因与结果、问题的成因、影响、解决方法等原则之外,不可忽略与议题相关的名词、动词,同时要特别注意演讲者重复的地方、声调较激昂的时候、放慢速度略微停顿时、重复的叙述、转折语(例如:但是、无论如何)之后的内容,都是会有重点出现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聆听,并找出关键词记下来。
听课时,暂不管关键词逻辑结构,根据内容重点,写下简短关键词(一个关键词一句或一段话),避免写下整个句子。等听课结构后,再将关键词整理到适当的主干或支干之后,再来调整关键词逻辑结构顺序并补充内容。
可以把一个小议题,小概念整理成一张迷你思维导图。课程之后,根据导图和听觉记忆整理出导图笔记。
这样,我们不仅仅听,还做成思维导图,提高听课效率,由被动的输入学习转为主动的输出学习方式。听课时你也不会跑神,可以高强度地训练逻辑思维。
演讲:
通过长期画思维导图形成导图思维。在演讲时,你会主题先行,先抛出观点话题,迅速构建逻辑结构,再分点阐述。
三.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升输出
我把写作看成工具,可以提升你的思考力。观点分享类的写作有流程,想分享什么观点--为什么重要---子观点(举例类比)--如何做--结尾强调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跟读者分享?
仿写:
结合阅读,从仿写着手。学习好文章中的立意取材,组织结构,修辞手法,句子形式,学习如何起承转合等,在模仿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文笔,习得经营文字的乐趣。
思维导图法可以有效应用在结构仿写的训练。
方法是根据范例文章内容,建立包含原文内容和结构的思维导图,
然后只留下结构,换个新主题。
根据原结构将新内容以关键词的方式填写入思维导图,
再依照思维导图的结构与内容,写出一篇仿写文章。
运用思维导图仿写,脑海中可以建立出许多优秀文章的不同结构。未来看到题目时可在脑海中思考一下,找出较适合的结构,然后发挥想象力,结合自己积累的素材,对文字掌握和底层思考,便可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文章。
创作论文或观点类文章
简言之,先画思维导图梳理欲写文章的结构,再动笔,按各个小主题有条不紊地填充内容。
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和图像思考,会强化主题印象,也更容易产生更多写作灵感。以一个知识点为基础,逐步连结,可以增加写作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首先将文章主题或概念摆在中央,作为思考的起点,并在周围列出与核心相关的问题。
再根据主题和相关分支探讨相关知识,架构清楚了,接着再以整理文章笔记的思维导图技巧,以关键词的方式有系统、有结构地探讨,整理出不同学者的意见,进行主题式的数据搜集,整理笔记。
最后依据思维导图的树状结构,书写成文章。每个小主题书写完毕后, 架构 主题写作 加注,并将出处来源以论文规定的格式,书写到“参考文献”中。
四.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定义思维导图,关键在思维!
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思绪导图,是用来做的,用来做的,用来做的。在做的过程中,你不断地提炼整合梳理知识,让知识逻辑化。烧脑的过程,也是获得的过程。
导图思维是结构化思维。链接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建立知识体系进行全局思考。学习一门课程,重要一点就是要建立好知识结构。有了知识结构,平常的碎片化学习就是不断丰富这个结构的过程。如果不注意事物的结构,单纯依赖量的积累,很难质变。
思维导图是心智地图。反应了大脑学习与思考的最自然模式。“地图”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身在何处,欲往何处,欲达目的该走的路径和步骤。而传统条列式的逐条书写,形态上是排列在一起的线性文字,让人无法看清内容的整体架构和关键点。
思维导图,长得像八爪章鱼,将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标,或要分享的观点放在中间,然后再长出几个重点,再填补上细节。
这是一种从中心主题360度放射思考的可视化工具。好比我们从高空鸟瞰一棵大树,中间树干就是主题,树干长出的由粗而细的大树枝(主干),就是主题展开的第一阶类别;再从每一个主干长出的中树枝,小树枝(支干)。
思维导图绘制规则
绘制方法:手绘版(纸笔),手机版(安卓下载思维导图),电脑版(X-mind;百度脑图)。
两个核心动作:添加下一级主题,添加同级主题。
关键点:对思维的梳理。
动手
- 在横向的空白A4纸上,
- 写下主题,可选择或画出代表主题的彩色图,控制5cm高度下;
- 发展树状结构,画出主干,选择线条颜色,由粗而细,从中心从外画出,
运用逻辑分类原则,确定导图第一阶名称,先全部列出同一阶类别的概念,文字一律写在线条上。 - 然后逐步完成各个主干之后的支干,支干的线条画成一般粗细即可。往上的方向画凸形,往下则凹形。
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第二阶名称和之后的分类名称。 - 注意事项:
如果不同信息之间有相关的话,要加上单箭头或双箭头的关联线条。
原则上不超过五阶分类,每一阶之后的内容描述也不超五阶。
一线条,一关键词。一个线条上只写下会产生较强印象的名词、动词等关键词。
保持词语长度和线条长度的和谐平衡之美,不宜偏长。
优先选择自己的认知色彩来标记线条颜色,重要的地方加插图;同一阶的线条颜色一致。
以上是由内而外画思维导图,流程是确定主题--构建结构---填充内容。再往每一个结构里有序地填充下阶主题。
还有一种画法由外而内,流程是头脑风暴--分组归类--梳理逻辑。
逻辑关系
我们感知的世界,不是孤立零碎的,而是一个有系统的整体。世界是有联系的,知识和概念也是如此。
思维导图树状结构,呈现出分类关系,因果关系和联想脉络。
每个主题都与周围主题有关系,不是孤立的点。独木不成林。上级主题是对下级主题的概括总结,下级主题是对上级主题的解释支持。同级主题都属于一个逻辑范畴,要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导图逻辑结构:同级主题之间的关系;上下级主题之间的关系。
《金字塔原理》阐述了基本逻辑顺序:
-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定言三段论,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符合大前提,结论正确,从一般到特殊。
- 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 空间顺序,北京,上海,广州;
- 程度顺序,最重要,次重要,不重要。
以下逻辑分类原则(BOIs:Basic ordering ideas),可作为展开第一阶类别名称的好选择:
1.黄金思维圈:why--how--what 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烈推荐使用)
既可作为导图第一阶类别,也可作为下阶类别。
2.文章笔记可采用:5W1H(时,地,原因,人,事)或开始(原因),经过,结果
3.根据自己关心的问题来分类;4.PEEST(political,economic,ecology,social,technological或SWOCE(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challenge,energy)分类来分析问题;项目管理的五大流程(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
5.按照书本的章、节来分类
6.事物的属性;功能分类;工作流程分类;按照评价分类;按照人格特质分类;发生的时间顺序等等。
确定了第一阶主题,再决定第二阶,第三阶等。大类,中类,小类到内容的描述说明。如:第一阶是“食物”,第二阶是“水果”,第三阶是“瓜果”,第四阶是“西瓜”;如:“地点”的下一阶是“室内”、“户外”,再下一阶是“教室”、“礼堂”或“操场”、“公园”。
注意事项:
1. 一线条,一关键词。避免一长串句子
运用原则,以名词为主、动词次之,再加上必要的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因为一个句子=名词词组+动词词组(动词+副词+数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和动词是构成句子表达的基本元素,也是可视化的语词,能强化我们对内容的理解。
如何正确选择并画出合适的关键词呢?紧扣主题,自己关心的问题或者有启发的概念中找。
如何从文章结构中撷取重要的关键词呢?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概念之间的逻辑、从属关系。掌握文章结构,可以帮助理解内容。
一、描述或列举:文章内容是在说明、描述与主题相关信息和属性。关键词就是与主题相关的属性信息,例如人、事、时、地、物或 5W1H。文章中提示重点的引导词有:“例如”、“意即”、“特色是”、“也就是说”。
二、序列:文章内容依照次序或时间列出信息,关键词是顺序性的信息或与历史日期相关的信息。文章中的提示重点讯息的用词有:“首先”、“经过”、“之后”、“最后”、“之前”。
三、因果:文章内容主要在说明原因或因果,关键词就是描述原因与结果。文章中的提示重点讯息的用词有:“因此”、“因为”、“之所以”、“为了”、“如果那么”、“导致”。
四、解决问题:文章内容主要在说明造成 问题的原因与解决的方式。关键词包括了问题、原因与解决方式。文章中的提示重点讯息的用词有:“问题”、“因为”、“由于”、“解决方式”。
五、比较:文章内容主要在描述差异与做出比较,关键词则是比较或相对的相关概念。文章中的提示重点讯息的用词有:“相对于”、“然而”、“不像”、“相似于”。
2.颜色和插图
暖色系的红、黄、橘让人感到热情、兴奋与刺激;冷色系的蓝、紫、紫蓝则有舒缓与放松的感觉;一个主干线条与其之后的所有支干线条,需要同一个颜色表示。建议用黑色书写文写,仅以线条颜色区分,便于辨认。
可以在特别想要吸引目光的重点地方加上插图,不可以随意到处加;所加插图要能明确表达重点内容或与之产生联系。
结尾:
运用思维导图,变为输出式学习,倒逼更好地输入。这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工具,而是一个可以提升思考的工具。以此书为入门指南,用好工具,帮自己更好地阅读,写作,迭代认知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