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领导一直让我们反思,如何让培训出成效?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工作需要,笔者仔细研读了田俊国先生的《上接战略,下接绩效》这本书。不得不说,能看到这本书真的很荣幸,书本主要以用友大学为案例,介绍如何把企业大学的培训搞好。用友大学是中国本土的企业大学,目的就是培训员工,提升员工的能力,让员工更好的创造绩效。而这样的大学正好跟笔者目前所从事的工作类似。也许人人都会说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培训是必不可少 的,但是培训完后想要一个好口碑,得到企业上下的一致认可却又很难。我们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业务服务,为绩效服务,但同时又要符合单位的战略发展。田俊国先生的这本《上接战略,下接绩效》就正是这样一本书,用丰富的案例告诉我们,如何提升培训成效。
全书共有8章,涉及到关键词主要有精品课程、建构主义、五星教学、行动学习、专职讲师。
(1)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是指教学目标明确,有自主专属逻辑,有教学形式创新,并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示范课程,必备目标、内容、形式、逻辑和过程五要素。目标应该是表现性目标,聚焦在学员的具体行为表现上,改变什么态度,完成什么任务,解决什么问题。培训内容要紧贴业务特点,跟业务直接相关,内容又分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知识性内容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归类、替学员精加工、在课堂上不断重复;凡是有关改变态度的培训内容,一定要用场景、问题、案例或游戏来挑战学员固有的信念系统;技能类内容则一定要让学员当堂练习,甚至反复强化。对教育工作者来讲,形式堪比内容更重要,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为概念设计体验。逻辑则像一门课程的基因,是精品课程的标志,如果你有逻辑,就可以在全世界整合资源,如果你没有逻辑,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资源被人家整合。最后一个过程则是指讲师讲师有多长时间跟学员对话,学员有多长时间主动参与。一门好的课程,形式同时也是内容,过程同时也是结果。
有了以上五要素,再对课程进行持续的精雕细琢,一门精品课程就出来了
(1)建构主义。学员都是带着自己过去的经验、知识来到课堂的,讲师没办法让学员带着空杯心态,建构主义的课堂要求,知识不能直接抛给学员,要引导学员自己思考和总结出来,建构主义的课堂鼓励不一样的声音。那如何成为建构主义讲师呢?主要有三招:第一招抽身,老师要忘掉自己的身份,老师的风格决定课堂的风格;第二招情境,只给情境,无需答案;第三招提问,帮助学员思考。
好的情境能够不造成学员的认知不和谐,好的提问又能促进学员反思,学习的效果就从认知不和谐中产生。
(3)五星教学。五星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五步:第一步,聚焦问题,学习内容跟学习者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时,学习者才会真正参与学习;第二步,激活旧知,即引导或鼓励学员通过回忆旧知来组织新知识的结构,从而促进学习;第三步,论证新知,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论证了要学习的新知,而不是仅仅告知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第四步,应用新知,“学“和“习”的脱节是当前教育的通病,只有学习者运用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才能存进学习成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五步,融会贯通,即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索、发明、创造,边学习、边创新、边发展、边应用。
五星教学法是贯彻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最好的手段,要把传统的课程改为五星教学,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课程大纲变为问题,把讲的过程变为学员互动,把原来要讲的内容变为点评,在加上点评。
(4)行动学习。成功的行动学习方法要做到三条:简单、有效、可复制,行动学习是解决病构问题的最好方法,这里有一个新的概念是催化师,催化师是行动学习的核心角色,负责行动学习的设计和过程把握,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熟悉具体的行动学习方法,能够运用引导技巧主持整个行动学习过程,催化师是过程专家,懂得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流程来解决问题,而不闭是所学内容的专家。行动学习过程主要有五个步骤:澄清问题、分析问题、归纳排序、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澄清问题的三个原则是聚焦、标准和范围;分析问题即让学员充分表达,鼓励差异,越分散越好,然后鼓励参与者对研讨的话题进行补充;归纳排序则是指对所收集的观点进行梳理,使其有秩序,最后形成方案,列入行动计划。
(5)专职讲师。企业大学的专职讲师,要么是业务高手,要么是教育高手,专职讲师的学习速度要远远大于组织的平均学习速度,才有当讲师的资格。专职讲师讲师的三驾马车是第一驾,正式的绩效考核,包括讲课数量、课程开发和重点工作的分担;第二驾师资交流会,包括讲师分享(外部学习成果分享或读书体会分享)、拍砖(播放讲师授课视频,其余讲师做点评、提建设性意见)、主题行动学习;第三驾使课程评审会,各位讲师轮流汇报自己所开发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情况,课程评审会对每位专职讲师所承担的课程进行阶段评审。
专职讲师还需要不断的精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谦虚,不要骄傲;要每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谢;积善行、思利他,忘却感性的烦恼。
本书的很多思维对于笔者的日常工作有着很大启发,这些理念笔者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运用,再做深入的探讨。看到本篇读书笔记的小伙伴如果有感悟或思考,欢迎留言,我们可以共同探讨,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