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记性特别差的人。
差到对于小时候的印象都只从8岁左右开始,而且零星记得当时在九龙矿山上的家之外,大多都和外婆家有关,为什么呢,因为外婆家的农村特别多好吃的呀。外婆家这些好吃好玩的,不知得开多少篇才能说得完。
一个记性差的人能记住的竟只和吃有关。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爱吃的人啊。
外婆家在含光的华坝村,就在小北江边,那时候华坝的水灾没有现在频繁,农产品丰富,温柔贤惠的外婆手巧又爱干净,她做的黄糍、肉馅的艾糍、各种糕、发包糍、灰水粽、糯米饼炒米饼、角仔、糖环等各种小吃那是顺手拈来,特别好吃,每个人都爱吃。
从小我就喜欢去外婆家,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敢自己一个人跳上矿车的副驾去外婆家。外婆村子里有个炮楼,远远看到它就下车,朝着那个方向走就能找到外婆。后来爸妈把家搬到含光后,就更经常去外婆家了。
外婆房间的窗外是个小菜园,从屋子后门出去,再穿过种着一棵老番石榴、老柚子和老黄皮的后院便是。冬天,院子的向阳处会晒着飘香的腊肉腊肠。围着菜园那结实的篱笆是一片片竹组成,门口还用铁丝做成一个的活动门,右边的窗子底下永远种着一排金针菜。
菜园边种着一棵李子树,树前面还摆着外公打理的一排花盆,他每天起床就来到花盆前刷牙当给花浇水。左边一般种着姜或芋头之类,高处还架着竹篙和簸箕,冬天时会晒着菜干、芋合干、黄花菜和各种豆类等等。右边种着各种青菜葱蒜。
总觉得外婆种的菜都长得特别漂亮,特别鲜嫩好吃,外婆腌的各种酸芋合、酸萝卜、酸菜、酸笋,也总是特别惹味香口又开胃。
华坝富产麻竹,外婆或着舅娘养的鸡也总在后院的一处围着或放着竹园到处跑。当然也很多笋,每到收获时节,外婆会晒笋干,好香好爽,每次外婆来镇上赶集或来我家小住时,就会大包小包把各种新鲜时蔬、干货腌货带给我们。
外婆做过最好吃的笋,莫过于春节餐桌上的一道叫“冻”的菜,一上定会瞬间被抢光。那是一道用猪蹄、笋干丝和醋熬的汤,寒冷时节,熬好后一放,加上猪蹄胶质多,一放就成“果冻”了,那时候还没有冰箱,所以只有在过年最冷的时候,我们才能吃上那道菜。大鱼大肉的餐桌上突然来一口,酸爽!开胃!消滞!春节餐桌上也定会有外婆自酿的甜米酒,非常好喝。
那时候,舅舅们田地里种得最多的应该数水稻、甘蔗、番薯、沙葛、花生、苦瓜,我也常新鲜砍了甘蔗就地啃,新鲜拔了沙葛直接撕皮就吃,小身板在寒暑假还偶尔能给大人帮忙。
以下画面请自行脑补:炎炎夏日,各种驱蚊的烟和蚊香熏着一种叫“压剂仔”的小蚊子,几个大人带着一群孩子,就在这带着蝉叫声的烟雾中的后院,一边拍腿上的蚊子一边摘花生,一边听大人们拉着听不懂的家常一边跑来跑去追追打打被大人骂,对我而言那些日子简直是煎熬,当然是跟着表哥表弟们去河边玩水抓鱼虾好玩啊!
等花生晒干后,会拉到当地的油厂榨油,表哥表弟就跟着舅娘在油厂守候,直到带着香香的花生油回家。
外婆家的吃饭时间和我们平常不同,应该是方便出外劳作一直沿用至今,早饭是正餐,9到10点做菜吃饭,午饭是两三点,一般会吃点粥、炒饭、番薯之类,像我们的加餐。那时候的番薯吃得生厌,外婆便把番薯晒成番薯干,韧韧的甜甜的,有时会蒸着吃,那种味道如今想起仍非常亲切。
直到现在,我仍然特别喜欢这些农村山货,各种田园蔬菜粗粮、干货、腊味、花生油,带着阳光的味道,田园的气息,和满满的回忆。我的同龄一代应该有着相似的记忆吧。我推出的这一系列的干货,番薯干、笋干、菜干、茶、花生油、鸡蛋、酸笋,我称之为田园日记、乡村日记,不知道是否曾经唤起你记忆中家乡的味道,妈妈的手艺?
至于为何我说的不是妈妈的手艺?是的,因为妈妈和外婆比,外婆厉害太多了,而遗憾的是,外婆的手艺,妈妈和众多舅娘竟没学到手,她走了之后,许多她的拿手出品便从此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