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二、為他現證
【應知如是安住種性已得趣入補特伽羅,所有眾多吉祥士相,唯佛世尊及到第一究竟弟子、以善清淨勝妙智見、現見現證。隨其種性、隨所趣入、如應救濟。】
「應知如是安住種性已得趣入補特伽羅,所有眾多吉祥士的相貌」,只有這個人,「唯佛世尊及到第一究竟弟子」,就是唯獨佛「以善清淨勝妙」的「智見、現見現證」,佛有最殊勝清淨的智慧,最殊勝的佛眼所見「現見現證」,看見這個人有這個程度了。「及到第一究竟弟子,以善清淨勝妙智見現見現證」,這個第一最殊勝的究竟的佛的弟子,那應該是彌勒菩薩,等覺菩薩是可以這麼說。「隨其種性、隨所趣入,如應救濟」,那麼佛和佛的最第一弟子,看見這個佛教徒有這麼好的程度以後,佛有什麼表示呢?就「隨其種性」,隨這個人的善根。「隨所趣入」,他應該以什麼法門能進步到聖道裡面去。「如應救濟」,佛就隨其所應來教化他、來救濟他,使令他得入聖道。你若達到這個程度,你不用憂愁你不必顧慮,佛菩薩時時地會照顧你、要來救護你、來幫助你的、來加持你的。
這是這個第三科這個諸相解釋完了。下面第四科數取趣,分二科,第一科徵。
壬四、數取趣(分二科) 癸一、徵
【云何名為已得趣入補特伽羅?】
這是約人說,分二科,第一科徵。現在第二科解釋,第一科是列差別。
癸二、釋(分二科) 子一、列差別(分二科) 丑一、列
【謂或有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唯已趣入、未將成熟、未已成熟、未得出離。或有亦已趣入、亦將成熟、未已成熟、未得出離。或有亦已趣入、亦已成熟、未得出離、隨欲而行。】
「謂或有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唯已趣入」,這個人只是達到這個程度,只是趣入這個範圍內,「未將成熟」還沒成就中品善根,「未已成熟」還沒成就上品善根,「未得出離」還沒得入聖道。「或有亦已趣入,亦將成熟」達到中品善根,「未已成熟」沒有成就上品善根,「未得出離」還沒得聖道。「或有亦已趣入了,亦已成熟了」,還「未得出離,隨欲而行」,得出離了的聖人他的一切時、一切處隨智慧行,就是「隨欲而行」了。這位修行人還沒達到這個程度。
丑二、指
【如是差別,應知如前已辦其相。】
前邊是列出來這差別,現在是「指」。像這樣前面這個說這麼多「差別」,「應知如前」文已經說了,前面已經說過多少次了。
下面第二科「指隨應」。前面列差別,這指隨應。
子二、指隨應
【復有所餘、如種性地說軟根等補特伽羅所有差別,今於此中如其所應,亦當了知所有差別。】
「復有所餘,如種性地說軟根等補特伽羅」,就是下品「所有」的「差別」。「今於此中如其所應,亦當了知所有差別」,現在這裡邊說補特伽羅的差別,就和前邊種性地所說的,也應該這樣。
這是第三科是總結,這個趣入地的總結。
辛三、總結
【如是所說若趣入自性、若趣入安立、若已趣入者所有諸相、若已趣入補特伽羅,一切總說名趣入地。】
「如是所說若趣入自性、若趣入安立、若已趣入者所有諸相、若已趣入補特伽羅」,這四大科,「一切總說名趣入地」,這四大科和合起來叫做趣入地。
這個種性地和趣入地講完了。這個聲聞地一共分三地;第一個種性地,第二個趣入地,第三個就是出離地、那就是到二十二卷。這個二十一卷就是把這個種性地、趣入地這兩地說完了。(201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