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喜欢冬天,因为留在我的记忆中大多都是夏天,一整排的桂花树下,并列着两边的平房,阳光总是透过树叶洒下来,长辈们拿着蒲扇,还有树枝上的蛛网,也许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害怕蜘蛛的。并且我也特别怕冷。
打算过年的时候找个热带的地方休息几天。于是选择了芽庄随便找一个岛屿一个人住一阵,将一些东西慢慢消化,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醒了就看看海,亦或把自己喝醉再睡到自然醒,做做SPA,感受一下阳光和际遇。
朋友担心我安全,再三要求陪我一起,无奈她是个在城墙上骑个自行车都觉得很好玩的人。于是我提出,这次的目的是休闲不能太累,也不是来苦修的,所以不给讲条件。
就这样,她定了西贡和美奈。大年初一,从广州飞。
2018年的新年,在弟弟家,我们三个人开了4瓶红酒,毫无悬念喝醉了。再三强调凌晨12点要把我叫起来放烟花。夜里好像也吐了几次。
第二天中午12点的动车去广州,叫了他快2个小时,才成功的把他从床上拉起来送我去车站。距离开车时间还剩1个小时。
上了动车,由于宿醉,胃还有些翻腾得难受。她一个劲的说不停,我只是简单的回应。
西贡
到西贡已经是凌晨了。酒店的位置离胡志明市中心很近,服务特别周到。其实我觉整个西贡都随时准备着为前来的游客服务。
当然,治安问题另当别论。
办好入住手续,有些饿了。我问前台附近哪里有24小时营业的超市,我想去买吃的。前台的帅哥用一口流利的且不带口音的英语告诉我超市如何走,还特别强调要让我注意财物安全,因为会有飞车党抢东西。
我们把行李放在前台。凌晨的街道上有些清冷,由于是热带气候也不会觉得有寒意。所以,我还是喜欢暖呵的地方。一路上注意着摩托车的声音,可能附近是属于比较繁华的地方,至少我们是安全的。只是偶尔会有不知名鸟,叫几声,飞到树上。穿过一条街,一个十字路口,在一个拐角处找到了一家小超市,东西很齐全。
就这样我们很顺利的在异国他乡渡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
西贡名称的由来。据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吴哥时代有一属地名为“雉棍”,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后来的西贡,原因是“雉棍”与越南人称“柴棍”、华侨称“宅棍”的读音相近。1976年更名为如今的胡志明市。
走在街上,随处都可以看到摩托车大军。我拿着相机随手拍,拍街道、拍建筑、拍人。一度我很担心他们会介意,躲开镜头,但后来我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迎面来的人看着我起着相机,便对准我的镜头灿烂的一笑,比划了一个“ye”。ok,我立刻按下了快门。
在这里,有很多殖民时期法国人留下的建筑物。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当音乐和诗歌已死亡,唯有建筑在说话。
西贡圣母大教堂,Notre Dame Cathedral of Saigon,又被称为红教堂,是胡志明市的地标建筑之一,从这里开始是胡志明市最繁华的中心。
大教堂建于19世纪末,是法国殖民时期的产物。正面是两座40米高的乳白色钟楼,仿照巴黎圣母院的设计,据说建造教堂的红砖全部从法国运来,历经百年都没有褪色。而花园广场上圣母玛利亚雕像,也是仿照法国圣母大教堂的雕像一比一建造,1945年罗马教会相赠的礼物。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庄严宏伟,散发着浓浓的法式气息。
我们去的时候,两边搭了钢架,因为在施工,我们也没有进去。
它的旁边,是中心邮局,Saigon Central Post Office,看上去像一座火车站,建于19世纪末,是法国殖民时期的第一座邮局。
大厅内部是富有古典气息的拱顶,两侧是业务办理台,以简单的绿色铁条装饰包住排水管。胡志明的肖像挂画放在最醒目的位置,温润而有力。
邮局中部两侧,依次是环形长椅、纪念品柜台、长写字桌和提款机。我买了一个冰箱贴留作纪念,从那次开始我打算每到一个地方都买一个留下来,把冰箱贴满。
我选了五张明信片,旧日的西贡,分别寄给了对我很重要的人。要不是他们,把我从溺水中捞起来,也许就会承受不住,就此下去。
拿着圆珠笔想了好久,不知道到应该写些什么才好,于是都写上了一句“新年快乐”。
我选了一张很朴实的明星片寄给了他。这是一个和我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人,我想我们更接近于亲情,或者对我来说,如果他从我生活中消失了,那过去的所有和我有关联的人都和我没有关系了,所有的都消失了,就连记忆也会慢慢忘却。就像《Coco 寻梦环游记》里的那样,一个人的死亡分两步,一是肉体的死亡,二是在他人记忆中的消失。提起笔,还是那句“happy new year”。
他们说,只要保证能寄到中国,接下来的地址用什么文字写都可以。
统一宫,Independence Palace,位于范五老街以北约1公里,也是法国殖民时期的建筑。
一楼基本都是会晤厅;二楼贵宾室、宴会厅、办公室;三楼电影院、图书馆、娱乐室;地下是战争时期的作战室和电报室。我们走马观花,在地下室停留的最久,对于历史,还是莫名的有些兴趣,里面一个韩国团队的向导对着作战图比划,介绍当时那场很惨烈的战役。
耶稣圣心堂,Tan Dinh Catholic Church,建于法国殖民时期。因为她的颜色,所以叫粉红教堂。
粉红色的外墙第一眼看过去有些惊艳,不仅是外观,内部也被装饰成粉红色。让人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如果你有一颗少女心,也许她可以满足你对童话所有的幻想。
我没有少女心,也没有玻璃心,我也不信教,可能我是一个无趣的人。
「光本是佳美的,眼见日光也是可悦的。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然而也当想到黑暗的日子,因为这日子必多,所要来的都是虚空。」圣经:传道书
读书时被老师点名,“Bella,tell me,what the promised land means.” 我当然不知道。于是一股脑地把中英文版的圣经都看了一遍,留下两个浅显的印象。旧约,你打我一下我就打回去,新约,你信我就好。
所以,那句经文的意思是你永远不会知道你手里的时间还有多少?
跟着朋友一路走到Le Loi街,老式建筑群。
这里也是找乐子的好去处。街上人流如潮,充斥着各种国籍的人发出的英语发音,摩托车的轰鸣声,还有越南语。
对面有风靡网络的咖啡公寓,它其实就是一个老旧的法式殖民地风格的公寓,里面改造成了一间间文艺风格的小店。
一共9层,有电梯,但是乘坐是要收费的。里面绿色的门窗和明黄色斑驳的墙面,加上中国90年代风格的灯光,对于热衷咖啡的我来说,却让探索本身成为了一种乐趣。
我们走进了几家临街的咖啡店,里面人很多,还有三三两两的人站在阳台。很多店面是相通的,可以相互往来。有点像穿越回了90年代,里面的人很朴实的笑容。
晚上我们去了范五老街,这里只有入夜和破晓之分,越夜越精彩,酒吧开始迎接着属于背包客们的时刻。整片街区遍布着各种档次的酒店、店铺、各种风味的饭店、西餐厅、酒吧、咖啡屋以及本地特色的商品。
弟弟发信息让我帮他带几包烟回去,我不懂烟,于是就进了一家超市随手点了几包。我们路过大剧院,正巧刚刚散场,我想如果能赶上在里面看一场歌剧也是挺不错的。
回酒店的时候我终于明白前台小哥再三和我强调当心出租车的用意了。早晨出来他帮我们叫了一辆车,给了我一张酒店的卡片,上面有酒店电话,他用铅笔写上了乘坐的出租车车牌号,并告诉我如果出现讹诈或多收费的情况,没关系他们来处理。
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晚上回酒店。朋友发现计价器的跳动数字不对,开始和他理论,被我拦下了。这个司机身材精瘦,故意一个劲的和我们说越南语,后来我和他说,算了,直接到酒店门口吧。可能他也知道我们住的酒店管理比较规范,把我们放在一个路口让我们自己走过去。
当然了,虽然他身材矮小,但我也打不过他,何况只是几十块人民币的事情。朋友倒是一直愤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