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哗的雨声把我从梦中惊醒,下雨了?时值隆冬,不是飘扬的雪花而是细密的雨点,不觉让人失望。因为雪才是冬天的标志,冬天特有的景致。
早饭过后,雨声消失了。怀着好奇心推开房门,只见柳絮般的雪花纷纷扬扬从天空中飘落下来,“下雪了!”这迟到的精灵让人心不禁雀跃。大片大片的雪花在空中飞舞着、交织着,是静谧的、纷繁的、雅致的美。
飘落下的雪染白了树木、楼房、大地。雪不仅美了世间,还能见证师生真挚情感。
李镇西老师和学生躺在雪地里拼成“未来”两个字。张胜利老师和学生打雪仗,分成几个小分队进行战斗,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张老师被两个女生飞来的雪球打中,身上、脸上都是雪,张老师的狼狈相逗得她们开怀大笑。张胜利老师和全班学生躺在雪地里摆成“致远魂”三个字,大家以不同的姿势静静地躺在雪地里,保持着自己优美的姿态。
雪没有了老师和学生之分,都成了快乐的孩子。
李镇西、张胜利老师之所以能成为优秀的教师、班主任,他们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把自己也当成了孩子,有孩子般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
我们尽可能保持一些和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这决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要: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他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拍照,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而更多的是出于老师自己的兴趣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
想起在小学任教时,大雪过后,为了防止雪化校园变得泥泞不堪,学生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雪。看着晶亮、蓬松、洁白的雪让人不忍心把它们铲到污沟里。我就提议堆成雪人,孩子们热烈响应,一片欢呼。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用铁锹堆身体的,有滚大雪球作头的,孩子们小小的身子,拿着大大的铁锹干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孩子们头上冒着热气,脸上流着汗水,我累得腰都直不起了,可孩子们没有一个喊累的,看着孩子们不亦乐乎的干劲,我也不感到累了。雪人堆好后,女孩儿们给雪人打扮了一番,我们一共堆了三个漂亮的雪人。一下课,孩子们就跑去看他们的雪人。
我和孩子们一块儿游戏,一块儿学习,不用管束,不用督促,孩子们都能自觉完成作业,都能遵守学校纪律。
陶行知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就是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一一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索,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看着飘扬的雪花,想着与孩子们的雪中游戏,心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