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上历博参观了主题为《江海藏珍—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展》,介绍了古代沙船的打捞情况和出土文物,也让我了解了古代沙船的制造与用途。
一、发现古船?
2015年,考古工作者发现长江口二号古船,2016至2021年,连续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古船位于崇明区横沙岛东北部北港航道水下约8~12米处。长约38.1米,宽约9.9米,已探明约31个舱室,船型推测为沙船,是目前国内水下考古发现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木制帆船。
沙船发源于长江口及崇明一带,在平底木板船基础上发展而来,江海通用,是中国古船中的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船型。其特点是形态宽扁、底平、吃水浅,能行沙、搁沙,适合沙脉水域航行。
沙船模型
二、出水文物
长江口二号出水文物主要有木器、陶瓷器与金属器,其中木器多为船体构建,陶瓷器多为船货。在4个舱室的小范围清理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船体及周围还出水了紫砂器等文物,特别是绿釉杯器底均书写“同治年制”款,为判断古船的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打捞出水的景德镇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