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一的下学期,学校就分文理科了。
峰选择了理科,而明明一直以来的考试,峰的文科总分都是很好的,妥妥的进个文科尖尖班没问题。
那时候还是袁级长开的家长会,某君去参加的,回来纠结了很久,因为听到级长说了报文科很多的优势和好处,颠覆了典型理科男某君对前途和择业的一贯认知,让我劝服峰考文科。
每次的沟通难题,总是派我出马,左右做人难的总是我。
理科盲的我,于是苦口婆心的劝:你要想想前途,如果考文科,按你的成绩,好好用功,可以稳稳的进好大学。
峰一句话怼过来:三年都学得不开心,还想什么前途?
我马上打住话题。
说的也是,高中三年,过得不开心,还说什么前途呢?
那可是人生中超美好超美好的日子。
于是反过头来,用某君以前的论调再来服某君:你不是一直都理科比文科好吗?择业更广泛,就业更有前途,收入理科男更高,读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
如此之类的老生常谈,其实都是平时某君灌输给我和峰峰的大道理。
可见父母都是相当纠结的,生怕帮孩子做错了抉择,又不信任孩子能够作出正确抉择。
说到底自己心里也是虚的,不知道自己做的抉择对不对,生怕耽误了孩子一生的前程。
压力不是一般的大,真是压力山大!
这次家庭会议的结果,峰的选择成为结论。
理科,是自己选择的路。那么,结果就由自己承担了,苦不苦,难不难,都要扛下去。
选择在人生中总是随处可遇,学会选择,也是人生必修课。
从孩童时代开始,选择就开始了,喜不喜欢吃的饭菜,好不好看的衣服,有趣和没趣的图书,好玩不好玩的朋友,要不要学英语,要学乐器还是学围棋……
哪里不是人生选择题?
自己选?还是家长选?我家就有两种分歧。
某君认为:小孩子懂什么啊?肯定是听大人的话啦,大人有经验有学识。
我认为:人生到处都是选择,如果不从小教会他自己选择,长大了也是不会的,难道凡事都要问爹妈?
这样的巨婴,想想都可怕。
父母可以罩孩子一阵子,真不能罩孩子一辈子。
我的坚持胜利了,峰峰从小就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但是同时,也明确的承担起自我选择的结果。
记得那年峰三岁,因为小儿肺炎住了医院。情况稳定下来了,晚上请假回家。
到底是拔了针头?还是留下置留针头呢?
这样的问题就交给了峰峰。我们做的只是,陈述两个选择之间的利弊。
峰,拔了针头,就是明天早上回来还得重新打一次,痛一次。但是好处就是回家了可以安心玩,不怕蹭到针口,时时都要小心翼翼。
置留针头,明天可以少挨一针,但是晚上在家,就多加小心,不能随心所欲玩心爱的玩具。
对三岁的孩子,说话必须清楚。同时明确的告诉峰:你自己选的,不能抱怨别人。
不记得当时他选了什么,但是记得我们都记得,做了选择就要承担结果。
在成长的十多年,大大小小的选择不计其数,包括吃什么,穿什么,去哪里玩,学什么东西,到读文科理科……
都是我们负责提供帮助,分析利弊,讲明道理,抉择权在峰自己手里。
并不是每一次的选择都是正确的,包括大人,都不知道哪次的选择是绝对正确。
但是,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承担结果,也是成长最有用的收获。
作为父母,依然需要不断学习,人生那么多的难题,那么多的抉择,其实,谁的心里真正有底呢?
峰,看你现在你理综科也学得很艰苦,既然选择了,就好好加油吧!很努力是不行的,这一年,必须全力以赴!
就要进入高三,这是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
好好学习,让自己能力为未来做更好的选择。选择权在你手里,选择的结果,也在你手里。
好好努力,为自己争取选择更好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