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周四
下班到家第一项任务先阅读,沏一杯飘香的咖啡放在桌边,我就认真阅读起来。尽量控制自己不看手机,不做其他闲事,专心阅读2小时外国小说。由于我阅读速度超慢,2小时就能读30~50页。今天基本做到了“心无旁骛”,但中间偶尔有“发呆、走神、溜号”的现象,就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一样。阅读量、阅读速度一直是困扰着我的短板,看看杂文、短文、博文不含糊,也就是说“浅阅读”没问题,看不进去的是长篇小说,具体说“深阅读”有很大的欠缺。
新年伊始为了补短板,我给自己制定了“深阅读”计划,就是每天阅读1~2小时或30~50页的外国文学名著。这可是我以前根本不涉猎的领域。别说外国小说,就是外国电影我都不咋爱看。什么好莱坞大片?狂追美剧?和我都不沾边。在这方面我就是“小学生”一个。我骨子里总感觉看不懂外国人讲的故事,听不懂外国人说的话,人长得又差不多,人名长也记不住,看完也是张冠李戴、稀里糊涂的。真是没有那个欣赏水平啊!
自从我注册了微信公号以后,时间就感觉不够用了。因为打理公号至少需要2~3小时才能完成,所以每晚的阅读计划完成得很敷衍和牵强。每天30页的阅量有时就保证不了,读不完就困了。由于我早晨要写博文,每天5点左右醒来就用手机写,然后起床、吃饭、上班。故晚上不能贪黑,看不了几页书就困得不行。本来看大部头的书就是我的弱项,时间安排还在最后。要想补齐短板,最好的时间优先给它,估计完成起来还能轻松些。
所以从今天开始“阅读”放在优先位置,最好的时间段里。阅读结束后,我才坐在电脑前开始打理公号,这一坐纹丝没动,一直到9点把文章发出去才离开座椅,后背略有酸痛的感觉。我写作时总能全神贯注,全身心投入,而忽视时间的存在,而对阅读长篇小说却很难做到这些。所以说,兴趣在,人心聚;兴趣无,人心散。
九点多进行最后一项,边看电视节目边在客厅里跳广场舞,进行身体锻炼。每个动作我都尽力做到位,跳完全身也微微出汗,达到了每天运动一小时的标准。两篇钢楷的任务我安排每天在单位完成。 如果在单位还有时间,我就阅读几页教育理论书籍。目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套书,已经阅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正在看《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是我崇拜的前苏联教育实践家,看他的书让我真真切切理解什么是“教育”(以后有机会我写文,好好解读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与大家分享)。
如今在教育界理论专家不少,做起报告侃侃而谈教育的人更多,但扎根基层的教育实践家不多,把先进的教育理论完美地运用于实践,并取得显著效果的教育实践家更是少之又少!如果创新的前沿理论不能转化于应用于实践,那些理论还有什么作用呢?不就是纸上谈兵,负责到处讲讲,宣传宣传,这理论如何如何先进,如何如何神奇?他自己却没有在基层实践过,到底效果怎样?就等着让别人替他实践,最后他们采集样本,搜集数据,然后再出书。(教育的话题暂谈这些,以后有机会集中聊)总之,育人远远难于教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