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弱”是一个坏的人格特质吗?

“这个人怎么这么绿茶。”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听到这种对别人的评价。可是这个“绿茶”主要是什么人格特质呢?

“擅长装可怜”;“本来一个人可以做的时候,非得要拉上一个人来帮忙一起”;“柔柔弱弱,给人一种想要保护的感觉”;“共情能力很强,知道对方什么时候需要怎么样的安慰”;“一遇事情就嘤嘤嘤”等等

这是大叔我问身边的朋友得到的一些答案。其实这些评价都有一个共性:弱者。Ta们可以每次在事情中充当一个弱势方,以一种示弱的方式让对方心甘情愿的满足自己的请求。也正是因为这种“弱者”的地位,所以在很多事情里面如鱼得水,得到很多的帮助,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弱”一定就是坏品质吗?

人格面具(Persona)一词最早由瑞士心理学荣格所用,即指一个人生来就有种倾向性,倾向在公众场合中展示自己好的一面,其目的就是被人一个好的印象。而“弱”一直是被人所唾弃的品质,所以人们都避而远之。

何况当前,每个人都有自己梦想中的理想,想靠自己双手创造自己的光明前途,为目标而不断努力。从而导致在力所能为范围内的事情自己都亲力亲为,甚至是拒绝别人的帮忙,就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即使这个目标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其实这样不仅会消耗自己大量的精力,而且还会浪费很多时间。这个时候“示弱”就起到一个取巧的作用。适当的“示弱”,可以为自己省了很多精力。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别人得心应手的技能可能在自己就是一块“硬骨头”。不仅可以更快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同时有“导师”教导,下次就更加得心应手。

何更好地“示弱”呢?

大家读到这肯定会想到如何“示弱”既可以保住自己的颜面的同时也可以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请求,最后帮助自己完成目标。大叔在这里教大家几个技巧——

技巧一:低球技术

低球技术是指先向对方提出一个小要求,再向对方提出一个大要求,那么对方接受大要求的可能性会增加,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得寸进尺”。

例如,居委会想在你家门口张贴“保护树林”的广告纸,当即你同意了。过了1天,居委会想在你家门口立一个“保护树林”的招牌,那么你同意的可能性会大很多。

所以套在“示弱”中,我们请求别人做一件事,可以先从小要求开始,当对方完成之时,可以提出一个大点的要求,对方接受的可能性会大大上升,前提是这两件事情是围绕同一件事情所提出的,而且两个请求之间时间间隔不要相差太长。

技巧二:门前技术

门前技术是指先向他人提出一个大要求,在对方拒绝后,马上提出一个小要求,那么对方接受小要求的可能性会增加。这是因为当人们拒绝了一个别人的一个要求后,会产生类似“辜负了对方”的心理,所以对于小要求会做出让步,给对方留一点面子,从而接受小要求。

例如,我们请求别人帮自己搬运200斤货物,别人拒绝后,我们再提出让对方搬运5斤货物,那么对方接受的可能性会大大提升。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利用这种技巧,先向对方提出大要求(不管是否存在),从而再提出自己真实的要求。不过这种技术有一定的限制:

1、最初的要求必须很大;

2、两个要求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

3、两个要求必须由同一个人提出。

技巧三:折扣技术

折扣技术是指先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在对方回应之前赶紧打折扣或给对方其他的好处。和上一个技巧不同的是,在折扣技术中不给对方拒绝大要求的机会,通过折扣、优惠、礼物等方式诱导对方接受这一要求。

其实,目前市场上很多销售人员都是利用这种技巧把商品销售出去。通常把报价报大,在用户考虑的时候,通过补贴和折扣诱导用户进行消费

其实除了上述的技巧之外,只要能引导对方的积极的情绪,给他们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来满足自己的请求,都是有助于自己的目的达成。

今日互动:如何用一句话总结“绿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