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如何通过财商教育去挽救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
一、孩子被宠坏的两个案例
我们常说,这个孩子被宠坏了、惯坏了,长辈太溺爱孩子了。或许也恰恰是因为我们说得太多,麻木了,搞不清它确切的含义以及它能带来的危害了。有些家长可能会问:“就算宠坏了,又怎么样呢?他(她)还小,顶多就是孩子任性一点呗?”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过两个真实案例供大家参考:山东泰安有一位叫王俊红的妈妈,她跟孩子的爸爸都是普通工人,一个月加起来才赚3000元。她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每个月的零花钱经常超过500元,这对他们而言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夫妻两人坦言:“为了让孩子懂得节俭,我们也费了不少口舌,但每次孩子一伸手,我们却总是不忍心拒绝。”
有一次孩子的同学过生日,这孩子二话不说就花200元给同学买了一个生日礼物。或许对其他同学而言,200元的礼物不算贵重,可是对于王俊红一家来说,这200元显然有很大的分量。当记者采访王俊红时,她很无奈地说:“孩子一点儿都不知道我们赚钱的辛苦。可是就一个孩子,打不得骂不得,又不知道怎么去教他。”
而另一个案例中孩子的所作所为可能会让家长后背发凉:家住天津的周强,孩子经常以“买书”为由向家里要钱。后来,周强跟孩子的任课老师沟通后才发现,孩子把零花钱全“贡献”给了小卖部,原来孩子常常欺骗自己的父母。那次,周强狠狠地教训了孩子一顿。可是过了两个星期,周强惊讶地发现,孩子竟然从家里偷钱。周强说:“每次批评孩子,他总是痛哭流涕地表示要改,但是认错之后,他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管不住自己。这样下去恐怕会葬送了他的前程。”
二、被宠坏的孩子有哪些共通点?
我们再看看《反溺爱》一书看看美国家长的反馈。
书中提到,当美国家长被问道 :“你觉得别人在描述自己的孩子时,最糟糕的词是什么?”很多人马上就会说出“宠坏”这个词,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比 “刻薄” “残忍” “种族歧视” “暴力”等等,都要高。而“宠坏”这个词,和“刻薄”“愚笨”“平庸”还不一样,它代表家长的行为影响到了孩子的人格发展,这是父母的失职。
上述两个故事当中的孩子就是既不刻薄,又不愚笨,也不残忍,更不暴力,他们只是——被宠坏了。
2019年3月,《反溺爱》在国内首次出版便吸引了大量关注,可见“溺爱”的危害绝对不能忽视。
《反溺爱》书中还提到了被宠坏的孩子的四个主要共通点:第一,很少分担家务或其他责任;
第二,没有太多行为与作息规范;
第三,父母或其他人给予了他们很多关注与协助。
第四,拥有很多个人物品。
第一个共通点,很少分担家务或其他责任。很明显,是今天的一个普遍现象。这有什么问题呢?这会让孩子缺失责任感和感恩的心
第二,没有太多行为与作息规范。这个呢就会让孩子变得太过随便,不守规矩,不懂协作,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我们经常会说“某某孩子被爸妈惯坏了,大家不喜欢跟他玩”,其实,就是因为他“不守规矩,不懂协作”,不懂得人际交往的道理。
第三,家长或其他人给予了他们很多关注与协助。这是我觉得对孩子负面影响最大的一点。
家长在孩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允许甚至纵容,他可以没有目标,他可以没有计划,只需要活着就好。我相信,他的父母本来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但是,他们的溺爱,却适得其反,让他变得没有了自我追求。
所以啊,溺爱的危害是足够大的,它像无色无味地毒药,让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突破自己的机会,它又像一张看不见的网,束缚住了孩子的梦想和斗志。
而第四个,也就是最后一个共通点是,孩子拥有很多个人物品。这也是今天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了。
可它有什么坏处呢?其实很简单,当孩子拥有很多东西的时候,他会越发觉得一切都是应得的。当你突然有一天,因为任何难以预料的原因,没有如他的意,他反而会对你感到失望。多少啃老族,都是安安心心地啃老的,因为他们从小就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然而这是很可怕的。
至此,我们不难看出,被“宠坏”了的孩子不懂珍惜、不懂感恩,缺乏对别人的尊重,这本质上就是孩子价值观的错位。所以,各位家长,这不是“孩子任性一点”的问题。
三、该怎样教育被宠坏的孩子?
关键我们应该怎样还原我们本来可爱纯真的孩子呢
第一,我们要先承认一点,既然是“被惯坏”、“被宠坏”,那么,错误应该首先是家长的,并不是孩子要自己“宠坏”自己,对吧。所以,咱们要率先做出调整,并且,这个调整一定要持续、连贯、自始至终。不能说今天改了一下自己,明天又打回原形,那可不行。
第二,我们需要养成一个好的表达方式。对于小孩子,我们要坚持一个“等你做完什么什么的时候,你就可以怎样怎样了”的句式。比如:“等你打扫完房间,就可以玩一会儿了”“等你吃完蔬菜,就可以吃点巧克力了”“等你把床铺好,就可以玩儿会儿玩具了”。
这个做法,就是让孩子始终感受到,很多事情,不是想做就能做的,是有条件的,要先付出,才能有所回报。
第三,不要没完没了地给孩子买东西。你可能听说过一句话,叫做“饥饿是最好的调味料。”现在的父母有些胆怯,不敢让孩子饿着,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但是这样并不好。乔布斯不是也告诉我们:“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这是高级的人生智慧。让孩子保持一点匮乏感,会有助于他们感恩生活,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第四,我们要学习观察细节。你看,孩子玩儿完玩具之后,是随手一扔,还是会认真收起来?随手扔玩具,表示不珍惜,那就要给他(她)做示范,让他(她)养成每次玩儿完都把东西收纳好的习惯;当然,父母也要作表率,尽量做好各种收纳工作。
如果你把他(她)的玩具收走,他(她)会不会哭呢?如果会哭,是因为他(她)舍不得自己的玩具?还是仅仅因为你没经过他(她)同意就把“他(她)”的玩具收走了呢?
如果哭是因为舍不得自己的玩具,那说明他(她)珍惜;可是如果他(她)哭是因为你拿走了她的财物,那就要跟下一条建议结合执行了。
第五,教孩子自己用钱买东西。当然,我们还要教孩子如何赚钱,总之,我们要教孩子,用他们自己的钱去买东西,这样,这些东西才真正属于他们,而不是我们买给她们的东西。那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给他们明确一下,孩子自己买的东西,我们不会霸道处置;可是如果东西是家长买给他们的,那家长就有权力干预。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就会清楚,这个世界,真的不是以他为中心了。
结合第四和第五两点,我们不仅可以让孩子珍惜玩具,当然也能让孩子珍惜其他东西。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会感受到,对孩子的品质培养,完全可以通过财商教育来实现。这谈钱,就是谈品质,就是谈价值观。因为,被宠坏的孩子,归根结底,他(她)就是不珍惜、不感恩,缺乏对别人的尊重,不知道资源是有限的是宝贵的,所以本质上就是价值观的错位。
最后呢,我想再次引用《反溺爱》一书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每个与有关金钱的问题都与价值观有关:零用钱与耐心有关;捐献与慷慨有关;工作与毅力有关;在“想要”和“需要”之间妥协或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与节俭及精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