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60后,我至今还能记起小时候经历过的贫穷生活的情景:早上喝粥,中午喝粥,晚上还是喝粥。
小时候,大部分的家庭,都过着贫穷的生活:吃不饱是常态;衣服是老大穿了老二穿,一直穿到无法穿为止;孩子冬天光着脚丫两头跑也不足为奇……
造成这种贫穷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还是解放后的中国一穷二白,经济尚未搞起来,还受到外国列强的种种制裁,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又来凑热闹。种种的原因叠加在一起,人们又怎能不贫穷呢?
今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时候吃不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回,现在的我,开始嫌吃得太好,减肥太难了。
可是,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作者却告诉我们,当今世界上,还有数十亿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过去,某些经济学家认为,只要给穷人资助一些钱,想办法让他们越过贫困线,跳出贫穷的陷阱就可以了。然而,15年来,两位作者通过对很多国家和地区穷人的研究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两位作者认为,想要找到普遍合适的答案,就要走出办公室,到真实的世界中去观察,从实际的角度去考虑,这样就能找到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是空谈那些”大问题”。
1.吃饭问题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贫穷的人吃不饱饭。联合国及各国的政策均表明:“穷人”常被定义为吃不饱饭的人,常把贫穷与饥饿联系在一起。
比如:帕克住在印尼的一个小村庄,他说出了自己“贫穷陷阱”的形成过程。他有一小块地,家有13个孩子,要盖很多房子。已经没有可用来耕种的土地了。他一直在做临时工,一年到头也干不了几天活,相当于处于失业状态。由于失业没有收入,导致吃不饱,虚弱无力,沮丧随之而来,削弱了他的意志,使他不再去想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
农民们则认为,降工资会使工人们吃不饱,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
而现实的情况是,富有的人们,会买更多食物,满足人体代谢,增强力量,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更多东西,满足其他需求。这就产生另一种“贫穷陷阱”: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吃得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壮,从而变得越来越富有。
穷人买不起足够的食物,吃不饱饭,这才是造成他们工作效率低下、生活贫困的原因吗?
调查数据显示:食品消费只占农村穷人消费的37%-79%,占城市贫困人口消费的53%-74%。那么,剩下的钱都去哪了?
很多像帕克这样的穷人,家里会买茶和糖,而这些并不会给他们带来很多能量。他们不注重把钱换取更多能量,而是会选择买一些口味更好的、价钱更高的食品。
他们将钱花在了节日上,婚礼或者葬礼上,买电视机,买口味好的食物,这些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基本需求。因为这些会让他们感到开心,带来安慰。
因此,贫穷不是由吃不饱饭造成的,但饥饿的“贫穷陷阱”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合理的。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贫穷陷阱”的真正原因呢?
2.童年时期的营养不良是罪魁祸首
据作者调查,印度的儿童比世界上最贫穷地区的小孩都要发育迟缓和消瘦,原因是他们童年时期没有充足的营养摄取。一般来说,童年摄取充足营养的人,都会长得更高大、更聪明,所以赚更多的钱。总体来说,个子高的人在生活中更出色,更可能发挥自身的遗传潜能。
营养不良会影响人们未来生活的机遇。比如缺碘影响学习成绩,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贫血。贫血与有氧代谢能力低下、身体虚弱及疲倦有关。
有一项研究,在农村随机挑出两组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他们发安慰剂,实验组则给他们定期补充铁元素。实验组补铁后每年的收入增加了46美元,而买这些铁元素仅花了7美元,这是很划算的。
再比如吃了碘胶囊的孕妇生的孩子比那些没有吃的孩子,成绩要高出7.5%。
3.人们的短视
人们为什么不让孩子从小摄取充分的营养呢?
一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让自己及子女吃得更好有什么价值,不完全了解微量营养素的重要性。
二是当被别人告知饮食结构需要改变时,人们常常持怀疑态度。
三是仅凭个人经验,并不太容易了解太多这种营养物质的价值。多年之中,既不会发现小变化,也看不到大变化。
4.解决办法
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作者给出的建议是:
(1)政府或一些组织向孕妇及儿童进行直接的营养投资,这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回报。措施包括:向孕妇及儿童发放强化食品;对儿童进行学前抗蠕虫预防,向他们提供富含微量元素的膳食;鼓励父母为补充营养而消费等。
(2)通过食品技术领域,在人们喜爱的食物中加入额外的营养素,生产出一些富含营养、美味可口,同时适合在各类环境中适合种植的粮食新品种等。
可见,造成人们”贫穷的陷阱“并不仅仅是吃不饱这个原因,更重要的是童年时期的营养不良,这才是“贫穷陷阱”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