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组学习的文章是荀子的《劝学》,节选如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通“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为了更好地理解学习的要义,统整相关的劝学篇如下:
劝学
唐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诗
唐 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劝学
唐 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读书
宋 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回到话题,为什么要学习?
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习贵在坚持。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学习贵在勤奋。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头悬梁,锥刺股。学习贵在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既学患不行。
学习贵在专一。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学习贵在实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无独有偶,近日,读到吴非老师的一篇文章《再谈劝学的无趣》,写给教师朋友的,针砭时弊,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意。摘录几段:
有几次教研活动或观摩课,坐在会场后面,得以了解参会老师们的状态。我近处的老师,有一半在玩手机;往前走,能看到,其实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在看手机。有位校长说,你视力不好,也许他们是在记录呢;我说,旁边的两位,手机屏幕上一块绿一块白的,许是对话吧?校长笑起来,说没想到你还懂一些,那确实是对话了。我有时也庆幸,幸亏有手机,要不他们就会聊天,或是睡觉了。其实睡觉也不要紧,不妨碍他人就行。但为什么就不能专注一些,教师要比一般人会学,哪怕发现人家的课存在问题,对自己的思考也是有益的。教师缺乏学习意识,是教学灾难。想到这些,是近年几次培训受了点刺激。某省骨干教师培训,结束时互动,有老师问了些有关读书的问题,不太专业,连“课标”也没读过。我不愿和教师讲读书,不仅因为我的阅读有限,更因为我有障碍:语文教师的职业是教读教写,理应比一般人懂趣味,有经验;现在动员他好好读书,无异于羞辱侮辱。但这一回的提问确实令人瞠目结舌。有位老师问的是:“我前年买了本欧·亨利的小说,可是我读不懂,请问我该怎么办?”我看她有四十多岁了,无可奈何地回答:“那你就继续读呀,一直读,直到读懂为止。”这位老师也犹疑地看着我,她对“一直读”不理解,可是我认为,只有“一直读”才行,因为几乎没有更短的小说了。我从没有如此绝望,我不知道她的学生是否了解她、理解她。另一位追着继续以致命一击,问:“古人不是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么?我常常很矛盾,我每次想读书时,就想出门去玩;等到玩过回家,我又遗憾没有时间读书了,请问我该怎么办?”我问他有多少年教龄,回答说14年了,我立时觉得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了,便劝他:“实在想玩,你就尽情地玩玩去吧,但不必提古人的‘行万里路’,古人说的未必是出门旅游呀。”这位老师不依不饶,跟着我,一定要我替他作出抉择,我又不好意思告诉他最好的选择是辞职。离开后,我想的是,这样的教师,教龄越长,害的人越多,罪孽越深。如果课程专家和教育官员能经常 和这些老师相处,多听听他们的问题,有关课改的争论,也许会更务实一些吧。
劝老师们读书,是不是有些荒谬?教师本是读书人,现行的教育,发展到教师不读书也能完成应试任务,而且能过得不错,这就很怪异,然而似乎也能揭示应试教学的一些积弊。有时,我很难相信面对的人是一名老师,并非是他的专业水平不高,而是他对“学习”所表现出的消极态度。他会很不屑于读书进修,不敬重专业技术,甚至不了解学科的基本要求,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他公开鄙视读书,甚至抨击孜孜不倦的阅读者。有位校长用一年时间对全校教师作了专业方面的评估,他所作的大致判断是:约三分之一的教师仍有专业发展意识,他们追求职业境界,他们能了解本学科教育的发展状态,能经常地学习教学技术,关注学科教学动态,个人有发现问题的能力;约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有学习意识,但繁重的教学工作让他们产生职业倦怠,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他们凭现有的水平,尚能维持一些年,因为应试教学不需要很高的水平;其余部分,也大致为三分之一,是“混饭型”的,他们“专业之外的奋斗”比较多,对教学缺乏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这相当一批厌恶读书学习者,不但不会主动去买一本书,连听一次讲座都觉得累,他们对业务考核感到恐惧,他们把“整本书阅读”当作与他为难;一切消极的思想,在他们那里都有辩解的空间,令人忧虑的,是在一个逆淘汰环境中,这些专业技能差,学习意识差的教师往往如鱼得水。
读完此文,掩卷长思。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一杯水”已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为有源头活水来,才能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看到前行的路,才能创造美好的教育生活。
既然古人今人都劝学,那么读书吧,学习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