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顿悟”的感觉?就是那种有一天走在马路上,也不知道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脑中忽然闪现出了一句之前不太理解的话,你对这句话就有了一个新的理解,然后很多事情就串联起来,一切都明白了的感觉。
我偶尔会有顿悟的感觉。就好像是老师讲“存在就是被感知”,刚开始的时候,我始终迷迷糊糊,理解不了。可是几年后的某一天,我一个人走在街上,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草木,心中不由感慨:“真美呀”。就是这句感慨,让我的内心波涛汹涌。我问我自己:是什么让你感觉到这么美呢?为什么之前我没有感受到它的美呢?明明它一直在那里呀。
脑中忽然闪出一道灵光:存在就是被感知呀。那些我感知到的东西,对我来说,才是存在的,那些我感知不到的东西,即使客观存在着的,对我而言也是不存在的,因为我根本没有感知到。
我的思路一下子拓宽了很多,琢磨了很久的事情好像也有眉目了。那些我认为的痛苦,只有一个原因:我感知到了它们。而那些我没有感受到的幸福,一定不是它们不存在,而是被我忽略了。为什么我会选择去感受痛苦而忽略幸福,这跟外界的事物无关,只跟我自己有关。
如此想来,心里舒畅很多。佛说一切法皆由心生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意思是说,心若清净,则世界清净,心若染污,则世界染污,所以,佛法以心为关键,世间万法,都是由自己的心变现。
又想起了我的那些陷入痛苦中的来访者,如果他们了解到,老公还是那个老公,之所以我们一会儿爱,一会儿恨,与这个老公无关,而是与我们的感知有关,你感知到的,都是存在的,你感知不到的,也不一定不存在。他们身上一定还有一些东西,亦好亦坏,并不是真的不存在,只是我们没有感知到而已。
如此想来,还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那么纠结呢?任何人,任何事,我们只是感知了他们很少的一部分而已,我们只能无限接近事实,却永远不可能完全了解事实,这才是真相呀。
这个过程跟我学习游泳的经历又颇相似。
大约七八年前,我就办了游泳卡,心想:只要我在水里待着,学会游泳是早晚的事。
结果,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的头从来没有在水底下待过,游泳的事情自然也就泡汤了。
直到今年,在听说了几个好朋友都已经学会了游泳之后,我着急了,于是开始仔细了解游泳的规则,当我把头插到水底的时候,我顿悟了。
原来,对于水,我是有恐惧的,在水底下,哪怕带着泳镜,我都不敢张开眼睛。那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找到答案了:我学不会游泳,原来是因为对水的恐惧。
知道了原因,就成功了一半。突破是最重要的。在水地下,我使劲睁眼,完全放松自己,果然不出我所料,克服了恐惧后,睁着眼睛在水底,我游的比我想象的快多了。
兴奋地游了一段时间,我的脑袋又灵光了。我在思考,根据游泳这一事件,我们可不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切你不愿意去努力争取的东西,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为恐惧。只有克服了恐惧,你才能放手一博。
好像又明白了,我的那位好友,为什么会放弃高薪的职业,选择了一份从头再来的职业,因为她克服了对生活囧状的恐惧,所以敢放手一博,大踏步向前走。而像我等畏手畏脚之人,害怕的东西太多,所以就成了“成事不足”的那一类。
想到此,一声叹息。顿悟了,也只是个开端而已,剩下的突破,也只能交给时间了。
顿悟了,也是愁呀。
普及:
顿悟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也就是六祖惠能提倡的“明心见性”法门。
它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当然这不是唯一途径,顿悟更主要的是通过灵感来完成,就时间来说可能是瞬间。
与密宗的理念是同一意趣。例如:著名的王阳明的龙场顿悟。
关于顿悟概念,在佛学里似乎来源于六祖惠能的“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