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已经调离社保岗位了,以后您再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某某打电话咨询,办公电话是……。”
我到新岗位上班已有四月,但各种各样的咨询电话如以往一样,在员工觉得自己需要的任何时段打进来。我在尽其所能地答疑解惑后,都要把上述话语重复一遍。在这一遍一遍地重复解释中,原本平静的心竟生出些许涟漪。
我1999年踏上社保岗位时,不曾想过会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二十多年,从“小林”变成“林姐”,从豆蔻少女变成中年大妈,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在这个岗位上度过。而今离开,开启一段新旅程,回顾来路,不免想为自己曾奋斗过的社保工作、为曾经一起在社保战线上默默奉献的兄弟姐妹们说点什么。
所谓社会保险(简称社保),专业解释是指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主要包括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和失业保险。简单点说,就是当你生老病死,面临困难时,社保会提供相应的保障,让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依。它就像一把大伞,风和日丽时,收起来搁置一旁,天有不测风云时,撑开为你遮风挡雨。而社保人就是那群平时致力于将这把社保大伞织大织密,在风雨来临时,拼尽全力将你护在伞下,让你无惧无忧的人。
(一)
“社保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年代跨度大,关乎员工的切身利益,工作时必须严谨、细致,不能出半点差错。”这是我初涉社保管理工作,我的师傅肖工教会我的第一课。
1999年,办公自动化尚未普及,我被师傅自己动手做地一本本管理台账震撼到。师傅用直尺画出整齐划一的表格,表格内分类别类、详细清楚地列明了公司一千多名退休员工的所有基本情况,有特殊情况的,备注清楚,所有相关政策文件附在台账后面备用。我这个初入行者,通过翻阅这些台账都能大概了解每位退休员工.的退休金调待情况,以及每个人调待依据是某年第几号文件的第几款第几项。真是每笔退休待遇都有政策依据,一分一厘不会多,一分一厘不会少。我相信任何人任何时候过来查询,都能得到满意解答。于是,严谨、细致成为了我从事社保工作的底色,也是身边社保人的工作底色。
社保人常开玩笑说,从事社保工作久了,都有点“强迫症”,所有的数据归档前不核对个二、三遍根本不放心,对自己永远持怀疑态度,总担心自己对政策是否理解精准,员工的待遇是否计算无误。
可怎能不让自己有点“强迫症”呢?因为每位社保人心里都清楚,自己经手的每一个数据,少则一、二年,多至七、八十年,都会影响到员工将来的各种保险待遇。于我们可能只是千万分之一的差错率,但对当事人而言,却是事关切身利益的大错误,之后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正。所以社保人只能强迫自己严谨再严谨、细致再细致,将错误降至无限接近于零。
(二)
“我们处理问题要多站在员工角度考虑,在政策范围内能为他们争取的,就要尽量为他们争取,你就辛苦跑一趟,注意安全。”这是我刚到人资部,老靖主任第一次安排我去省公司出差时说的话。
上世纪末,从襄阳到汉口坐绿皮车要八个小时,早上八点出发坐火车,再转公交车到了省公司基本上已是傍晚,要住一晚,第二天才能去省公司办事,第三天再坐火车回襄阳。而主任安排我来回奔波出这趟差,只是因为一名退休员工的档案资料显示,他的工作年限可能会多加几个月,退休待遇会提高一点。
省公司人资部接到反映后也很重视,分管退休审批的周处亲自接待了我,把我带去的档案资料认真重新复核了一遍,有争议的地方专门重新比对了佐证材料,和人社厅多次沟通相关政策依据。虽然最后那位员工的工作年限还是没有改变,但各级社保领导们“员工利益无小事”的工作态度深深影响了我,也影响着他们身边无数的社保人。
这二十多年,我看着身边的社保人,为了员工顺利通过退休审批,为了员工及时完成工伤认定程序,为了员工享受更好的医疗待遇,她(他)们会千方百计地和人社部门等各个单位反复沟通和协调,会在狭小的档案室翻找四十年前的旧资料,会多方联系、跑上跑下尽力帮助员工完善申报资料。可许多工作不是努力就会有理想的结果,有些员工理解,有些员工不仅不理解,甚至会指责、埋怨,但她(他)们依然不计个人得失,为保障员工享受到所有政策红利,默默做了很多工作职责之外的事。
(三)
“妈妈,你给我辅导作业的时候能不能不接电话?”身边的电话铃声又响起,正在伏案做作业的儿子抬头问我。
我此时只能先平复一下情绪,随即接起一个个陌生又不陌生的员工打来的咨询电话;“吴工吗,请问一下,住院有没有什么规定和要求?”“我想问下,下班自己骑自行车摔伤了算不算工伤啊?一一耐心解答,挂断电话后,我又回过头来,违心的回答儿子道“好、好”。
这些咨询电话有时在夜晚,有时是节假日,个别过分地甚至在凌晨一二点。被深夜电话惊醒那刻,我有种拉黑他们的冲动,可冷静下来,站在他们角度设身处地想想,也能理解他们当时惊慌无措的心情,依然尽心为他们解答,提醒他们履行相关手续,保存资料。
这24小时政策服务热线的接线生只是社保人众多工作角色之一,因员工需求不同,她们随时转换成不同角色。有时是百度全科,要了解各家医院擅长什么,怎么挂到医院专家号,行政诉讼程序怎么走;有时是心理抚慰者,对接待的每位患病员工要宽慰他们放松心情,鼓励他们积极治疗;有时是情感调解员,面带微笑,边干活边耐心地听老同志和你家长里短;有时是负面情绪的垃圾桶,曾有一名年轻的社保专责被一名员工无理指责漫骂十几分钟,最后小姑娘被气晕过去送到医院抢救。
所以我一直觉得社保人都是有情怀的,若没有点情怀,真没法把这项繁重又琐碎,且很难干出效益业绩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好做实。
(四)
“凭什么给他们年龄大的那么多?我都上班一年了啊!这太不公平了。而且像我们这样身体健康的,不就很吃亏吗?”这是五年前,一名刚入职的研究生离职,过来咨询医保政策。在得知退休员工的报销比例、个人账户的划入比例都比在职员工高,而且还不用个人缴费后,愤愤不平地冲我说的话。
我楞了片刻,很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年轻人,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生病的一天。”可她依然很不满地对我说:“本来就不公平啊,他们没有上班,凭什么还比我们上班的拿的还多?”
从事社保工作十几年,这是第一次有人向我提出这种质疑。当时脑海中唯一念头就是“幸亏这样的人未在上位掌权啊,不然那有老同志们的活路。”也就在那一刻,我身为社保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一直在社保系统工作,各级领导一贯强调社保是最后一道保障线和安全网,出台的各项政策都是以保障员工权益,向弱势群体倾斜为指导方针,我以为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不让他们因病致贫致困已是社会的共识,是理所当然的。遇见这个离职的员工,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与使命感,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多重--社保人必须为员工撑好社保这把遮风挡雨的大伞,必须是那雪中送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