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从十八线的一个小城镇考上了大学,没错,从大西北来到了南方。
在学校呆了四年以后又阴差阳错的来到了现在的广东,更加南方了。
五年的时间,从17岁到22岁的年纪,我认为是塑造个人价值观或者生活观的这个年纪,我都在南方度过。
我记得第一次去南方朋友家里做客的场景,看着那么多的菜,有鸡有鸭有鱼,后来慢慢知道这就是他们生活吃饭的常态,鱼这道菜就更不用说了。
为什么想说鱼,这么说吧,当我和哥哥或者我们那的小孩都在跟南方的小孩子一样为了高考努力着的时候,每月一次回家,我妈妈总会说:“我今天买条鱼,给你们补补。”你看,吃鱼肉对我们来说算是一种奢侈了。
不得不说,南北方的饮食差异蛮大的,冬天的时候我们吃米饭,就一两个菜,要么酸辣白菜要么土豆丝,我一同学陕西的,刚到南方和我一样也惊讶的不行“我靠,你们吃饭这么多菜啊,你们南方真讲究。”
当然,这位说南方饮食讲究的陕西娃娃还是喜欢吃面,毕竟吃面长大的。可我就不一样了,一个月两个月不吃面一点都不馋,倒是如果几天不吃米饭会很想吃。
同在十八线考上同一所大学的有好几个老乡小姐姐,大家一起玩的比较好,经常聚在一起说南方真好,感觉比北方好,甚至说好了我们毕业了都要在南方找工作,还说要找南方的男朋友,没有大男子主义,会心疼女孩子。
可是,毕业了一年多,至始至终意志坚定留在南方的只有我一个人,不是说自己不想家(好吧,由于家庭原因,我还真不怎么想家),只是从内心觉得我更加喜欢南方,更愿意待在南方。
五年多了,每次回家总免不了把北方和南方去做比较,我喜欢南方,也越发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一个南方人。
喜欢吃饭的时候先喝点汤,更加注重养生,时不常买些菜学着南方人的做法来做,生活方式上也和南方人一样了,每晚都要洗澡,不洗澡难受(在北方不这么频繁的洗澡再正常不过了),听到的也是说我长的看着像南方人,不像大西北那出来的女娃娃。
来南方五年从上大学到参加工作,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暂时还不想回老家,我费了那么多劲才到现在的地方,不想回老家把一切打回原形。
有人说一个女孩子在外面,家人朋友也不在身边,该多么孤独。
我只想说,怕什么孤独,每个人都孤独啊。更何况在大学期间我已经完全学会了如何和自己相处,与孤独为伴。
现在想来,我怀念的最多的无非是大学的操场和图书馆,那里有我一圈一圈奔跑过数不清的5公里的步数和说不清的渐长的成长,我感谢那段孤独的一个人的时光,是那个时候的自我成长造就了现在的我。(好吧,有点偏题了)
对于目前的生活,一直是抱着感恩的心态,感谢爸妈供我读书,让我从十八线小城镇一步步来到现在的地方,有现在的生活。感恩遇到的对我好的人,让我在外不觉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