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原文解读:
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文化知识、履行所学之道的行动、忠诚、守信。
个人感悟:
孔子认为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很重要,但是对其修养品行进行重塑则更为重要。学习文化知识,只是为了以后的品行塑造打下基础。
学生们只有学得多了,才会懂得更多的道理,然后才会遵照这些道理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是一个由浅人深的过程。
这就是一个“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
其中的“文”和“行”都属于外在的修养,接下来教授的“忠”和“信”则是内在的修养。
外在的修养事内在涵养的基础,但也是造就内在人格的必要条件。
“忠”的核心内涵,乃是克己尽心,是说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或者说要对自己的所有承诺认真负责。
在孔子眼中,“忠”就是一种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敬业精神,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
至于“信”,其核心主旨就是诚实守信。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这个社会的根本,一个人若是失去了诚信,也就无从谈起道德修养,更不要说君子之德了。
在这四项教学内容中,“信”也有着最为深奥的内涵,因此将其放在最后,也是合情合理的。
孔子以''文、行、忠、信”这四项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并配合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对我们的今天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我们自己的日常成长而言,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妄图在几天之内就能成功得道,那种所谓的“几日成功学”几乎是不存在的,只有自己把握规律,找准方向,修炼身心,方能持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