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2

今天看了巜教出乐观的孩子》第一,二,五部分,其中对第二部分里第三章节父母的教养误区总结了一下

大多数父母更关注提升孩子的自尊,这听起来没什么坏处,但仅重视孩子的感受而忽略孩子的所做所为,会使孩子更抑郁

我们要适可而止的自尊教育

自尊有一个值得敬仰的起源,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100多年前就得出这样一个公式:

自尊=成功÷自我期望

根据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说法,我们得到的越多的成功,并且期望越低,那么自尊就会越高。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自己的成功或是降低自己的期望来提高自己的自尊

自尊是对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应对日常基本挑战的能力有信心(表现满意);是对自己有权利高兴、感觉有价值、有权利追求欲望与需求以及有权利享受努力所获得的成果有信心(感觉满意)(Nathaniel Branden)。

“感觉满意”的正面能量式介入方式是力求使孩子心情转好,使他们对自己满意;“表现满意”的接入方式是力求以改变孩子对失败的看法,鼓励容忍挫折,并且奖励坚持毅力而不是奖励成功。有两种方法被提倡:一是从悲观改变成乐观,另一个是从无助改变成征服。

我们需要的不是鼓励儿童“感觉满意”,而是教导他们“表现满意”的方法,比如怎样学习、如何避孕、如何远离毒品和帮派。

亚里士多德对“表现满意”的超前理解:“快乐不是一种可以与我们所作所为分开的感觉,快乐就好像舞蹈中优美的动作,不是舞者在跳完舞后的感觉,而是将舞跳得很好时的一种不可剥夺的成就感”。

一边是提倡儿童的自尊感,另一边是提倡掌控于乐观,这两个方面应该被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前者将感觉满意是视为主要目标,儿童实际的表现只是一件幸福的副产品,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孩子对自己的看法,而后者则提倡实际行为才是主要的训练是教导目标,感觉满意仅是甜美的副产品。

"表现满意"的提倡者有两种新方法:一个是从悲观改变成乐观,另一个是从无助改变成掌控。只要把这两点学会就好了

要经历征服,必须先经历失败、心情沮丧以及不断尝试直到成功为止

儿童需要失败,需要感觉悲哀、不安以及气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子栋老师:家人们,下午好!刚去开会了。 伟圣妈林小梅:子栋老师下午好![玫瑰] 子栋老师:赶紧的,在线有家人们,一...
    小小惠_bdaf阅读 1,898评论 0 0
  • 蒙台梭利 督导课第一讲 第一节课后作业如下: 1.听课笔记:建议使用思维导图输出第一节课的课程笔记,不会用思维导图...
    艾迪贝拉阅读 2,586评论 0 0
  • ...
    来日犹可迄阅读 936评论 0 0
  • 关于博弈,这个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也看到了人被资本绑架后的模样,还是那一句话,在商言商,不要把自己的过多感情加入...
    青青子衿悠我心阅读 1,586评论 0 0
  • 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晴 我是韶忆,日记星球417 号星宝宝,我正在参加日记星球第十八蜕变之,这是我的第13...
    韶忆_d45a阅读 1,352评论 0 0